送趙諫議知徐州問答
問:《送趙諫議知徐州》的作者是誰?
答:送趙諫議知徐州的作者是梅堯臣
問:送趙諫議知徐州是哪個朝代的詩文?
答:送趙諫議知徐州是宋代的作品
問:鹿車幾兩馬幾匹,軫建朱幡騎彀弓 出自哪首詩文,作者是誰?
答:鹿車幾兩馬幾匹,軫建朱幡騎彀弓 出自 宋代梅堯臣的《送趙諫議知徐州》
問:鹿車幾兩馬幾匹,軫建朱幡騎彀弓 的下一句是什么?
答:鹿車幾兩馬幾匹,軫建朱幡騎彀弓 的下一句是 雨過短亭云斷續(xù),鶯啼高柳路西東。
問:出自梅堯臣的名句有哪些?
答:梅堯臣名句大全
- 四用韻十首因循身漸老,性懶謁王侯。嘗到新藍尾,翻余舊歷頭。春來雖可喜,歲去抑何愁。桃板書聯(lián)句,三平二滿休。
- 憶我二首各三十韻憶我幼時事,南歸自番禺。三邊已澒洞,內(nèi)郡猶無虞。故居山城間,四面阛闠區(qū)。東西萬貨集,朝暮百賈趨。諸父頌賓客,衣冠一何都。觴豆日談笑,往往皆文儒。比屋有高樓,其上娉婷姝。俠少喜酒賤,歌呼間笙竽。無何郁攸作,一夕化為墟。朝廷易楮幣,百姓駢嘆吁。物價漸踴貴,饑剽多流俘。我家眾長上,生近乾淳初。曰此風(fēng)俗降,歲歲有不如。老者遷化去,少者分馳驅(qū)。生理益艱窘,口腹各自圖。書囊裹筆硯,扁舟落江湖。茍且祿仕齒,荏苒歲月徂。乍得返鄉(xiāng)里,驚怛心若刳。前輩盡黃壤,小兒皆白須。屢火不一火,坊巷非舊閭。上冢享亭仆,訪寺詩壁污。向之紅粉面,蟻穴髑髏枯。乃知宇宙內(nèi),萬有皆空虛。我生逼六十,偶幸全頭顱。身閱大兵革,一思一欷噓。懷舊夢恍惚,吊往腸郁紆。六十年間事,歷歷尚可模。我所見之人,百萬泉下俱。神仙謂不死,終久歸于無。寄語肉食子,無以智誚愚。憶我弱甫冠,束書如錢塘。中興百廿載,行都滋浩穰。雖已劣乾淳,尚可云小康。巴蜀駭破碎,淮襄傳擾攘。腹心輦轂地,按堵如故常。于時數(shù)萬士,云集升上庠。草茅起窮谷,拭目觀國光。出門不識路,天街何其長。俠士劇燕趙,佳人□姬姜。五鼓夜燈燭,萬樓春絲簧。吳米白如雪,奚啻千斯倉??~緲湖山間,畫船嬌紅妝。六橋楊柳岸,荷花云水鄉(xiāng)。四時無不宜,莫若僧夏涼。小儒苦乏貲,冷眼看豪強。托跡朝士館,竊睨鵷鷺行。臺評或非是,廟論有不臧。相與讀邸報,憤悶填中腸。僥幸江漢靜,奸兇殛炎荒。禮闈采芻言,始得伸名場。豈謂邊功相,曾不監(jiān)彼狂。驕淫無比倫,虐毒尤披猖。未聞古天子,買田自置莊。群小附鬼蜮,國脈內(nèi)已戕。虱臣頗有膽,四被言者章。最后得拜疏,逋誅逃維揚。萬古木綿庵,不愧趙韓王。草茂復(fù)古殿,雨淋集賢堂。青史孰可□,念此心神傷。焉得陸士衡,復(fù)與作辨亡。
- 端午帖子詞二十首四溫成皇后合四首彩縷誰云能續(xù)命,玉奩空自鎖遺香。白頭舊監(jiān)悲時節(jié),珠合無人夏日長。
- 李侍御歸炭谷山居,同宿華嚴寺家在青山近玉京,日云紅樹滿歸程。相逢一宿最高寺,半夜翠微泉落聲。
- 楊柳枝 贈云中子蘇鉉猛棄榮華兒女妻。悟玄機。騰騰兀兀任無為。做憨癡。云水不游芳草徑,內(nèi)行持。功成行滿獨何之。赴瑤池。
- 賀彥澤新得子君不見白居易,五十八歲方得嗣。當時立名曰阿崔,香繃繡襦胎發(fā)膩。又不見元微之,五十八歲方生兒。當時立名曰道保,可望成家得力時。西鄰有親曰彥澤,天與明珠堪愛惜。今年年方四十三,甲庚少似唐元白。葛仙溪前燕子樓,燕子未老人風(fēng)流。一年一度作湯饒,但愿年年逢麥秋。
- 愛碣山石碣石何青青,挽我雙眼睛。愛爾多古峭,不到人間行。
- 秋房夜云露青天月漏光,中庭立久卻歸房。水窗席冷未能臥,挑盡殘燈秋夜長。
- 題王起宗大橫披水墨作遠淡勢臥龍峰下草廬幽,門外橋橫水自流。瀟灑王郎只數(shù)筆,淡云疏樹一天秋。
- 戲用題元上人此君軒詩韻奉答周彥起予之作病此道沈霾多歷年,喜君占斗斸龍泉。我學(xué)淵明貧至骨,君豈有意師無弦。瀟灑侯王非爵命,道人胸中有水鏡。霜鐘堂下明月前,枝枝雪壓如懸磬。敝帚不掃舍人門,如愿不謁青洪君。來聽道人寫風(fēng)竹,手弄霜鐘看白云。平生竊聞公子舊,今日誰舉賈生秀。未知束帛何當來,但有一筇相倚瘦。欲截老龍吟夜月,無人處為江山說。中郎解賞柯亭椽,玉局歸時君為傳。
- 都人莫怪芳華晚,如隔煙霞在泬寥——— 范祖禹和子進千春院觀桃花二首
- 屬為民父母,未教忍先誅——— 黃庭堅金刀坑迎將家待追漿坑十余戶山農(nóng)不至因題其
- 萬乘慎出入,柏人以為識。——— 李白枯魚過河泣
- 詩來驚倒囁嚅翁,結(jié)字著語古與同——— 陳造再次韻答梁教授
- 四弦獨擅席中春,移船出塞聲能繼——— 史浩蹋莎行(鄭開府出示諸公所賦琵琶詞,即席次韻)
- 艷陽無處避,皎潔不成容。——— 許渾玩殘雪寄江南尹劉大夫
- 充庭延飲至,絢簡敷春藻——— 許敬宗奉和執(zhí)契靜三邊應(yīng)詔
- 昨夜來報五參,正值老僧洗腳,起來抖擻精神,末上輸他一著——— 釋慧遠偈八首
- 鶂退暫知淹鳳藻,鵬殘即看上鰲山——— 魏野和王衢見寄兼呈董行父
- 春華能有幾,紛紛入桃李——— 葉茵風(fēng)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