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妃曲二首·其二
明妃初嫁與胡兒,氈車百兩皆胡姬。
含情1*1欲語獨無處,傳與琵琶心自知。
黃金桿撥春風(fēng)手,彈看飛鴻勸胡酒。
漢宮侍女暗垂淚,沙上行人卻回首。
漢恩自淺胡恩深,人生樂在相知心。(胡恩 一作:胡自)
可憐青冢已蕪沒,尚有哀弦留至今。
翻譯和注釋
譯文
明妃當(dāng)初嫁給胡人的時候,身旁上百兩的氈車上乘坐的都是胡人女子。
她多想找個人說話但無處可說,只能將自己的心語寄托于琵琶聲中。
黃金桿撥撥動琴弦,彈出美妙聲音,彈起琵琶仰望空中飛鴻勸著胡酒。
隨嫁的漢宮侍女暗中垂淚,行走在大漠上的返國者頻頻回首。
漢朝之恩實在是淺薄啊,胡人之恩還要更深,人生的歡樂在于心與心相知。
可憐王昭君的青冢已經(jīng)荒蕪埋沒,還是有悲哀的樂曲流傳至今。
注釋
“氈車”句:寫匈奴派了大隊胡姬來接昭君?!对娊?jīng)·召南·鵲巢》:“之子于歸,百兩御之。”寫貴族女子出 嫁,陪從很多。兩:同輛。
桿撥:彈琵琶的工具。
春風(fēng)手:形容手能彈出美妙的聲音。
漢宮侍女:指陪昭君遠(yuǎn)嫁的漢官女。
青冢:杜甫詩中有“獨留青冢向黃昏”及“千載琵琶作胡語,分明怨恨曲中論”諸句,此用其意。相傳昭君墓上的草常青,故名青冢,在今呼和浩特市南。
明妃曲二首·其二問答
問:《明妃曲二首·其二》的作者是誰?
答:明妃曲二首·其二的作者是王安石
問:明妃曲二首·其二是哪個朝代的詩文?
答:明妃曲二首·其二是宋代的作品
問:明妃曲二首·其二是什么體裁?
答:詞
問:明妃初嫁與胡兒,氈車百兩皆胡姬 出自哪首詩文,作者是誰?
答:明妃初嫁與胡兒,氈車百兩皆胡姬 出自 宋代王安石的《明妃曲二首·其二》
問:明妃初嫁與胡兒,氈車百兩皆胡姬 的下一句是什么?
答:明妃初嫁與胡兒,氈車百兩皆胡姬 的下一句是 含情1*1欲語獨無處,傳與琵琶心自知。
問:出自王安石的名句有哪些?
答:王安石名句大全
明妃曲二首·其二賞析
這首詩描寫王昭君入胡及其在胡中的情況與心情,并委曲深入地刻畫昭君心事,突出其民族大義,塑造了一個可悲且可敬的明妃形象。全詩語言矜煉深雅,纏綿婉麗,藝術(shù)手法多樣,風(fēng)格鮮明獨特。作品命題新穎,遭致紛紛議論,在文學(xué)史上產(chǎn)生過廣泛影響。
“明妃初嫁與胡兒,氈車百兩皆胡姬?!眱删鋵懨麇ㄍ跽丫┘藓?,胡人以氈車百輛相迎?!对娊?jīng)》上有“之子于歸,百兩(同‘輛’)御(迎接)之”的詩句,可見胡人是以迎接王姬之禮來迎明妃。在通常情況下,禮儀之隆重,反映恩義之深厚,為下文“胡(恩)自深”作了伏筆。其中“皆胡姬”三字,又為下文“含情欲說獨無處”作伏筆。
關(guān)于明妃對此的反應(yīng),詩中寫她“含情欲說獨無處,傳與琵琶心自知”。梅堯臣《依韻和原甫昭君辭》中也說:“情語既不通,豈止腸九回?”他們意思是說明妃與胡人言語也不通,談不上“知心”,所以哀而不樂。
王安石通過在詩中突出一個細(xì)節(jié)描繪來表現(xiàn)明妃的“哀”情:明妃一面手彈琵琶以“勸胡”飲酒,一面眼“看飛鴻”,心向“塞南”。通過這一細(xì)節(jié),巧妙地刻畫了明妃內(nèi)心的矛盾與痛苦。接著,他又用明妃所彈的琵琶音調(diào),感動得“漢宮侍女暗垂淚,沙上行人卻回首”,聽者被感動到這個地步,則彈者之內(nèi)心痛苦自不待言。“哀弦”之哀,是從聽者的反應(yīng)中寫出的。
前面是明妃入胡及其在胡中的情況與心情的描寫;末四句則是進(jìn)一步加以分析、議論。這四句分為三層:
第一層是“漢恩自淺胡自深”——明妃在漢為禁閉于長門中的宮女,又被當(dāng)作禮物送去“和番”,所以“漢恩”是“淺”的;胡人對她以“百輛”相迎,“恩”禮相對較“深”。這句講的是事實。
第二層講“人生樂在相知心”,這是講人之常情。如果按此常情,明妃在胡就應(yīng)該樂而不哀了。然而事實卻不是這樣。
這就接入第三層:明妃在胡不樂而哀,其“哀弦”尚“留至今”,當(dāng)時之哀可想而知。明妃之心之所以與常情不同,是因為她深明大義,不以個人恩怨得失改變心意,而況胡人也并非“知心”。
四句分三層,中有兩個轉(zhuǎn)折,有一個矛盾,只有把其中曲折、跳宕理清,才能看出王安石的“用意深”及其“眼孔心胸大”處(方東樹《昭昧詹言》)。南宋初,范沖“對高宗論此詩,直斥為壞人心術(shù),無父無君”(李壁注解中的話,此據(jù)《唐宋詩舉要》轉(zhuǎn)引),完全是沒有懂得此詩。范沖是范祖禹之子,范祖禹是一貫反對新法的人,挾嫌攻擊,更不足據(jù)。其實王安石這樣描寫明妃,這樣委曲深入地刻畫明妃心事,用以突出民族大義,恰恰是可以“正人心,厚風(fēng)俗”的,在當(dāng)時是針對施宜生、張元之流而發(fā)的,對后人也有教育意義。
《明妃曲二首》體現(xiàn)出王安石注意刻畫人物的特點,從描繪人物“意態(tài)”,到解剖人物心理,有渲染,有烘托,有細(xì)節(jié)描寫,相當(dāng)于是把寫小說的一些手法用入詩中。而在“用筆布置逆順”及“章法疏密伸縮裁剪”等方面,則又是把韓愈、柳宗元等古文家的技法用來寫詩。這樣,就使詩歌的藝術(shù)手法更加多樣化,詩歌的表現(xiàn)能力更強。由于兩者結(jié)合得較好,故雖以文為詩,而形象性并不因之減弱,此詩末四句以形象來進(jìn)行議論,即其明證。王安石既以小說手法與古文筆法來寫詩,讀者也就應(yīng)以讀小說、讀古文之法來讀它,才能讀懂詩。
- 霜天曉角暮山層碧。掠岸西風(fēng)急。一葉軟紅深處,應(yīng)不是、利名客。玉人還佇立。綠窗生怨泣。萬里衡陽歸恨,先倩雁、寄消息。
- 太白山西隱寺木犀族出于仙住傍僧,羞為春事與時爭。長專太白山涵潤,獨淹中秋月滲清。色染真空如自失,香薰正覺若相成。靈云有幸相遭遇,不要桃花作證明。
- 琴曲歌辭將歸操秋之水兮其色幽幽,我將濟兮不得其由。涉其淺兮石嚙我足,乘其深兮龍入我舟。我濟而悔兮將安歸尤。歸乎歸乎,無與石斗兮無應(yīng)龍求。
- 自戲三絕句。身報心心是身王身是宮,君今居在我宮中。是君家舍君須愛,何事論恩自說功?
- 刁景純席上和謝生二首誤入仙人碧玉壺,一歡那復(fù)間親疏。杯盤狼藉吾何敢,車騎雍容子甚都。此夜新聲聞北里,他年故事紀(jì)南徐。欲窮風(fēng)月三千界,愿化人天百憶軀。縱飲誰能問挈壺,不知門外曉星疏。綺羅勝事齊三閣,賓主談鋒敵兩都。榻畔煙花嘗嘆杜,海中童丱尚追徐。毋多酌我公須聽,醉后粗狂膽滿軀。
- 答侯少府常日好讀書,晚年學(xué)垂綸。漆園多喬木,睢水清粼粼。詔書下柴門,天命敢逡巡。赫赫三伏時,十日到咸秦。褐衣不得見,黃綬翻在身。吏道頓羈束,生涯難重陳。北使經(jīng)大寒,關(guān)山饒苦辛。邊兵若芻狗,戰(zhàn)骨成埃塵。行矣勿復(fù)言,歸歟傷我神。如何燕趙陲,忽遇平生親。開館納征騎,彈弦娛遠(yuǎn)賓。飄飖天地間,一別方茲晨。東道有佳作,南朝無此人。性靈出萬象,風(fēng)骨超常倫。吾黨謝王粲,群賢推郄詵。明時取秀才,落日過蒲津。節(jié)苦名已富,祿微家轉(zhuǎn)貧。相逢愧薄游,撫己荷陶鈞。心事正堪盡,離居寧太頻。兩河歸路遙,二月芳草新。柳接滹沱暗,鶯連渤海春。誰謂行路難,猥當(dāng)希代珍。提握每終日,相思猶比鄰。江海有扁舟,丘園有角巾。君意定何適,我懷知所遵。浮沉各異宜,老大貴全真。莫作云霄計,遑遑隨縉紳。
- 楚城秋夕故苑多愁夕,西風(fēng)木葉黃。寒江浸霧月,曉角滿城霜。弟侄來書少,關(guān)河去路長。幾時停桂楫,故國隔瀟湘。
- 瑞鶴仙百年如夢蝶。嘆古往今來,多少豪杰。圖王霸業(yè)。謾得漁樵,一場閑說。秦宮漢闕。今只有狐蹤兔穴。想榮華秉燭當(dāng)風(fēng),富貴似湯澆雪。省也,損身薄利害己,虛名卻如吳越。隨緣養(yǎng)拙。柴門掩,是非絕。向午窗容膝,小溪垂釣,坐對云山萬疊。夜橫琴,伴我知音,碧天皓月。
- 鷓鴣天題破香箋小砑紅。詩篇多寄舊相逢。西樓酒面垂垂雪,南苑春衫細(xì)細(xì)風(fēng)?;ú槐M,柳無窮。別來歡事少人同。憑誰問取歸云信,今在巫山第幾峰。
- 社日濁澗回湍激,青煙弄晚暉。緣隨春酒熟,分與故山違。社鼓喧林莽,孤城隱翠微。山花羞未發(fā),燕子喜先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