乙未渡淮點軍登壽春南樓問答
問:《乙未渡淮點軍登壽春南樓》的作者是誰?
答:乙未渡淮點軍登壽春南樓的作者是李曾伯
問:乙未渡淮點軍登壽春南樓是哪個朝代的詩文?
答:乙未渡淮點軍登壽春南樓是宋代的作品
問:曾向春秋識此州,西風吹袂過淮頭 出自哪首詩文,作者是誰?
答:曾向春秋識此州,西風吹袂過淮頭 出自 宋代李曾伯的《乙未渡淮點軍登壽春南樓》
問:曾向春秋識此州,西風吹袂過淮頭 的下一句是什么?
答:曾向春秋識此州,西風吹袂過淮頭 的下一句是 人還故老衣冠喜,我為中原草木愁。
問:出自李曾伯的名句有哪些?
答:李曾伯名句大全
- 縱步近村病去身輕試杖藜,滿村蕎麥正離離。照溪自嘆尚微瘦,趁渡人言殊未衰。草塞瓶頭沽濁酒,花篸笠頂引群兒。裴回不恨歸差晚,正愛青燈映竹籬。
- 嘲李玚題名渭水秦山照眼明,希仁何事寡詩情。只因學得虞姬婿,書字才能記姓名。
- 天目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,由莊至顛,可二十余里。 凡山深辟者多荒涼,峭削者鮮迂曲;貌古則鮮妍不足,骨大則玲瓏絕少,以至山高水乏,石峻毛枯:凡此皆山之病?! √炷坑浇咱郑w流淙淙,若萬匹縞,一絕也。石色蒼潤,石骨奧巧,石徑曲折,石壁竦峭,二絕也。雖幽谷縣巖,庵宇皆精,三絕也。余耳不喜雷,而天目雷聲甚小,聽之若嬰兒聲,四絕也。曉起看云,在絕壑下,白凈如綿,奔騰如浪,盡大地作琉璃海,諸山尖出云上若萍,五絕也。然云變態(tài)最不常,其觀奇甚,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狀。山樹大者,幾四十圍,松形如蓋,高不逾數(shù)尺,一株直萬余錢,六絕也。頭茶之香者,遠勝龍井,筍味類紹興破塘,而清遠過之,七絕也。余謂大江之南,修真棲隱之地,無逾此者,便有出纏結室之想矣。 宿幻住之次日,晨起看云,巳后登絕頂,晚宿高峰死關。次日,由活埋庵尋舊路而下。數(shù)日晴霽甚,山僧以為異,下山率相賀。山中僧四百余人,執(zhí)禮甚恭,爭以飯相勸。臨行,諸僧進曰: “荒山僻小,不足當巨目,奈何?”余曰:“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,山僧不勞過謙,某亦不敢面譽?!币虼笮Χ鴦e。
- 和高季明玉溪曉步物外有佳趣,塵中勞苦形。芒鞋枝短藜,快哉得松扃。蘿蔓猿狙懸,古磴苔蘚青。龍出正為雨,碧潭如畫屏。
- 將進酒/梅花引城下路。凄風露。今人犁田古人墓。岸頭沙。帶蒹葭。漫漫惜時,流水今人家。黃埃赤日長安道。倦客無漿馬無草。開函關。掩函關。千古如何,不見一人閑。六國擾。三秦掃。初謂商山遺四老。馳單車。致緘書。裂荷焚芰,接武曳長裙。高流端得酒中趣。深入醉鄉(xiāng)安穩(wěn)處。生忘行。死忘名。誰論二豪,初不數(shù)劉伶。
- 赴廣東漕屬有感草木歸根穩(wěn),昆蟲入蟄深。若為吾自覺,猶與世相尋。江月幽人態(tài),松風大雅音。紅塵任相袞,終不點初心。
- 暮春宴東園方良翰有詩入夏追和要洗襟懷萬斛埃,一尊相屬莫遲回。顛狂柳絮將春去,排比荷花刺水開。懶矣宦情甘冗長,拙於句法強追陪。人生行樂須閑健,千古朱顏同一頹。
- 用夾谷子括吳山晚眺韻十首抖擻羈懷強自寬,時登吳阜一閒觀。陸機不作莼羹在,雷煥無蹤劍氣寒。倏忽池臺荒草合,等閒歌舞落花殘。興亡生死真常在,命要深知分要安。
- 寄張明真紺發(fā)丹顏氣粹和,大茅峰畔隱云蘿。至人朝斗傳靈訣,先帝觀龍賜御歌。町疃瑞文眠徑草,蜿蜒神物戲池波。自慚五馬來塵外,一挹仙風幸已多。
- 春雨春陰不肯晴,春雨斷人行。慘澹柴荊色,蕭條雞犬聲。香分豆子粥,美啜芋魁羹。猶勝梁州路,蒙氈夜下程。
- 10僵尸果汁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