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釋
②低草房:灶戶居處。
煎鹽絕句問答
問:《煎鹽絕句》的作者是誰?
答:煎鹽絕句的作者是吳嘉紀(jì)
問:煎鹽絕句是哪個朝代的詩文?
答:煎鹽絕句是清代的作品
問:白頭灶戶低草房,六月煎鹽烈火旁 出自哪首詩文,作者是誰?
答:白頭灶戶低草房,六月煎鹽烈火旁 出自 清代吳嘉紀(jì)的《煎鹽絕句》
問:白頭灶戶低草房,六月煎鹽烈火旁 的下一句是什么?
答:白頭灶戶低草房,六月煎鹽烈火旁 的下一句是 走出門前炎日里,偷閑一刻是乘涼。
問:出自吳嘉紀(jì)的名句有哪些?
答:吳嘉紀(jì)名句大全
煎鹽絕句賞析
這首詩所寫的是燒鹽工人的生活和勞動的慘狀。詩人自己曾從事過燒鹽的勞動。入清以后,詩人居于海濱,多與燒鹽工人相往來,目睹了他們的悲慘生活,也深深了解官吏與鹽商對工人的重利盤剝,因此對燒鹽工人詩人給予深切的同情。此詩只是截取了灶戶煎鹽的一個場景,來反映他們悲慘的境遇。詩的前兩句交代了煎鹽工人的工作條件,由此烘托出工人的艱苦處境:六月酷暑,在低矮的草房勞作在烈火旁。
海濱的人民生活極為艱苦,很多煎鹽工人一生都從事著這樣艱辛的勞動,詩人特地選取了 “白頭灶戶”,暗喻了工人一生的艱辛。后二句是對工人艱苦勞動的渲染:六月當(dāng)暑,烈日炎炎,但對煎鹽工人來說也是 “乘涼”了,反襯出工人在烈火旁的煎熬。在寫法上,此詩采用了白描的手法,詞語平淡無華,但在質(zhì)樸的現(xiàn)實描寫中隱含著作者的沉痛,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,是吳嘉紀(jì)詩中較有代表性的作品。
- 偈頌二十首曉來云過闌干濕,手把圓珠獨自立。聲聲稱念南無佛,佛道現(xiàn)前不成佛。
- 秦川吟二首當(dāng)時馬上過秦川,倐忽于今二十年。因見夫君話家住,依稀記得舊風(fēng)煙。
- 送胡康侯使湖南北溟有潛鱗,其廣數(shù)千里。揚鬐厲東海,泛泛等蜉蟻。百川競奔注,漫不見涯涘。寄之天地間,大澤礨空耳。胡侯荊山資,妙質(zhì)久礱砥。飛聲動旒冕,持節(jié)照湘水。功名與時會,事道從此始。驊騮駕駕車,夷路道九軌。朝燕暮騰越,快意未為喜。圣門學(xué)須強,一簣?zhí)澘蓯u。擴之天地寬,于道乃云邇。為士貴弘毅,無忘味斯旨。
- 移居田家一路到村南,盡是農(nóng)人野叟談。鳥過江來平入樹,牛沿堤去倒行潭。蜻蜓影下波紋皺,{左禾右罷}稏穗中秋意含。日暮東坡渾似畫,倚風(fēng)無數(shù)水葒酣。
- 石淙羽蓋龍旗下絕冥,蘭除薜幄坐云扃。鳥和百籟疑調(diào)管,花發(fā)千巖似畫屏。金灶浮煙朝漠漠,石床寒水夜泠泠。自然碧洞窺仙境,何必丹丘是福庭。第六十二卷
- 偈傾一百六十九首禮自已佛,燒自已香。容顏甚奇妙,光明照十方。
- 與信道游澗邊斜陽照亂石,顛崖下雙筇。試從絕壑底,仰視最奇峰?;卮J發(fā)澗怒,高靄生樹容。半巖菖蒲根,翠葆森伏龍。豈無游世上,於此儻相逢??托暮銮膼恚瑲w路迷行蹤。
- 戲元弼翩翩別去七經(jīng)年,特特歸來兩浩然。東道有時推謝令,后堂無地著彭宣。
- 田園樂七首·其四萋萋春草秋綠,落落長松夏寒。牛羊自歸村巷,童稚不識衣冠。
- 題楊凝式書端州石硯宣城管,王屋松煙紫兔毫。更得孤卿老書札,人間無此五般高。
- 3互傳文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