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皇恩 別情
人面依前似花好。
舊歡才展,又被新愁分了。
未成云雨夢,巫山曉。
千里斷腸,關(guān)山古道。
回首高城似天杳。
滿懷離恨,付與落花啼鳥。
故人何處也,青春老。
翻譯和注釋
譯文
騎馬踏人紅塵,再次來到京城,戀人的容貌還像以前一樣如花一樣漂亮。和舊愛的歡聚才開始,又要離別,帶來了新的憂愁。與戀人沒能完成云雨歡會,天就要亮了。
遠隔千里,令人腸斷;翻越穿行于關(guān)山古道之間,回頭悵望京都高城和天際一樣遙遠,如同天外一樣遙遠不可見。滿懷的離愁別恨,都交付給落花和啼鳥。戀人在何處呢?青春在離愁中,已經(jīng)迅速地逝去了!
注釋
感皇恩:詞牌名,原為唐教坊曲名,雙調(diào)六十七字,上下片各七句四仄韻。
“人面”句:翻用唐代崔護《題都城南莊》:“去年今日此門中,人面桃花相映紅,人面不知何處去,桃花依舊笑春風?!贝颂幹^仍見到了故人。
新愁:此指乍見又別之愁。
巫山曉:暗示又將分離。該典出自宋玉《高唐賦序》,其中寫宋玉答楚襄王問時有下面一段話:“昔者先王嘗游高唐,怠而晝寢,夢見一婦人曰‘妾,巫山之女也,為高唐之客。聞君游高唐,愿薦枕席’,王因幸之。去而辭曰:‘妾在巫山之陽,高丘之阻,旦為朝云,暮為行雨。朝朝暮暮,陽臺之下’”。
天杳:和天際一樣遙遠。
也:語助詞。
感皇恩 別情問答
問:《感皇恩 別情》的作者是誰?
答:感皇恩 別情的作者是趙企
問:感皇恩 別情是哪個朝代的詩文?
答:感皇恩 別情是宋代的作品
問:感皇恩 別情是什么體裁?
答:詞
問:騎馬踏紅塵,長安重到 出自哪首詩文,作者是誰?
答:騎馬踏紅塵,長安重到 出自 宋代趙企的《感皇恩 別情》
問:騎馬踏紅塵,長安重到 的下一句是什么?
答:騎馬踏紅塵,長安重到 的下一句是 人面依前似花好。
問:出自趙企的名句有哪些?
答:趙企名句大全
感皇恩 別情賞析
上片“騎馬踏紅塵”三句,寫舊地重游、故人無恙的喜悅心情 ?!凹t塵”,指繁華的巷陌?!伴L安”借指宋都汴京,即今天的開封。在這里詞人巧妙地把唐代詩人崔護《題都城南莊》的“去年今日此門中,人面桃花相映紅 。人面不知何處去,桃花依舊笑春風”的詩,加以翻用與濃縮,不但恰切地表達了主人公重逢故人的欣愉之情,而且使詞更富于翰藻,更富于韻味 。這三句話有兩層意思,一是寫主人公重游京都,騎馬訪舊 ,未知故人何如 ,故愁思難解。心頭的疑團 ,一直是一個沒有解開的疙瘩。二是寫久別重逢,故人依舊,喜出望外的歡快情緒。詞中主人公滿懷希望 、又擔心失望而終如所望的內(nèi)心活動 ,全在“依然 。兩個字中表現(xiàn)出來 。不言歡悅,而歡悅之情自見 ?!芭f歡才展”二句,是感情的一個大的轉(zhuǎn)折,是“ 柳暗花明 ”之后,忽然出現(xiàn)的“慘綠愁紅”的景象。一個“才”字,一個“又”字,不但寫出了他們乍相逢、又相別的悵惘情緒,而且寫出了難相逢、易相別的凄涼心境,為下片的“滿懷離恨”作了很好的鋪墊 。“未成云雨夢”兩句,運用楚懷王夢遇巫山神女的故事 ,來形容其乍見輕別的“新愁”,易得既典雅,又含蓄;既莊重,又風韻。
下片分三個層次來表達他的離恨 ?!扒Ю飻嗄c”三句,是寫初別時的留戀之恨,是第一層。在這里寫了三重恨:一別“千里”,是一恨;獨行“古道”,是二恨 ;“回首”不見,是三恨??偞巳?,說明此別是長期的,后會是無期的,從而把主人公的羈旅凄苦之情 ,臨歧留戀之意,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?!盎厥赘叱?”,用唐歐陽詹詩“ 高城已不見 ,況復(fù)城中人”(《初發(fā)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》),落實到所思城中之人 。“滿懷離恨”二句,寫別后的種種離愁,是第二層。這是主人公想到從此以后,即使碰上了鳥語花香的良辰美景,也會看到落花而感到年華易老,聽到啼鳥而想到無枝可依。感時恨別,花鳥移情,這是羈旅異鄉(xiāng)的人所最容易產(chǎn)生的“移情”作用。正是這種“ 移情”作用 ,使這兩句詞化靜為動,化單一為豐富,從而大大地提高了畫面的美學(xué)價值,增加了讀者的審美情趣。末二句,進一步深化“滿懷離恨”的感情 ,是第三層 。這“故人何處 ”的呼問,“青春易老”的感嘆,使主人公那種強烈的離愁別恨,產(chǎn)生了極大的藝術(shù)感染力。通過以上三層的細膩的描寫,詞中主人公“滿懷離恨”的心理活動,就十分真實而完美地表現(xiàn)了出來。
借一己之愁苦,寫盡人間的悲歡離合,道盡人世無常的個中滋味,是這首詞動人心弦的關(guān)鍵。所以不必追究這首詞是繼寫,還是另有寄托。
- 水紋二首池面炎風起,煙痕一拂微。無形還有影,掠水去如飛。
- 聚景園翠華不向苑中來,可是年年惜露臺。水際春風寒漠漠,宮梅卻作野梅開。
- 酒泉子·水碧風清水碧風清,入檻細香紅藕膩。謝娘斂翠,恨無涯,小屏斜??霸魇幾硬贿€家,謾留羅帶結(jié)。帳深枕膩炷沉煙,負當年。
- 頌古九十八首一中解無量,無量中解一。三千大千眾,一個也不識。啼笑成梵音,敲磕通消息。色空明暗中,摩訶般若力。
- 謝王恭父惠石巖花二首巖畔移來漫一叢,鮮鮮忽發(fā)十分紅。細看頗與鬷明類,言善方知美在中。
- 耕村北村南叫杜鵑,簑披春雨柳含煙。不辭辛苦秋成熟,會見黃云遍野田。
- 社日濁澗回湍激,青煙弄晚暉。緣隨春酒熟,分與故山違。社鼓喧林莽,孤城隱翠微。山花羞未發(fā),燕子喜先歸。
- 至廣得弟幼能書報卜筑江皋二首口與腰初強,心隨舌漸柔。不任包馬革,猶浪到壺頭。張翰久羈宦,文園今倦游。喜聞新卜筑,約我到滄洲。
- 殘句其間絕品非不佳其間絕品非不佳,張禹縱賢非魚鯁。
- 夜坐讀書寂寞寒窗下,觀書勝苦吟。青燈風雪夜,黃卷圣賢心。吾道關(guān)興廢,斯文幾古今。鳳兮胡不至,三嘆淚沾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