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舍弟宗一問答
問:《別舍弟宗一》的作者是誰?
答:別舍弟宗一的作者是柳宗元
問:別舍弟宗一是哪個朝代的詩文?
答:別舍弟宗一是唐代的作品
問:別舍弟宗一是什么體裁?
答:七律
問:零落殘紅倍黯然,雙垂別淚越江邊 出自哪首詩文,作者是誰?
答:零落殘紅倍黯然,雙垂別淚越江邊 出自 唐代柳宗元的《別舍弟宗一》
問:零落殘紅倍黯然,雙垂別淚越江邊 的下一句是什么?
答:零落殘紅倍黯然,雙垂別淚越江邊 的下一句是 一身去國六千里,萬死投荒十二年。
問:出自柳宗元的名句有哪些?
答:柳宗元名句大全
別舍弟宗一賞析
【簡析】:
元和十一年(816)春,柳宗元的堂弟宗一從柳州(今廣西柳州)到江陵(今湖北江陵縣)去,柳宗元寫了這首詩送別。全詩蒼茫勁健,雄渾闊遠,感慨深沉,感情濃烈,抒發(fā)了詩人政治上生活上郁郁不得志的悲憤之情。
詩的一、三、四聯(lián)著重表現(xiàn)的是兄弟之間的骨肉情誼。一聯(lián)開篇點題,點明別離,描敘兄弟惜別之情。“越江”,即粵江,這里是指柳江。兩句意思是說:自己的心靈因長期貶謫生活的折磨,已經(jīng)成了“零落殘魂”;而這殘魂又遭逢離別,更是加倍黯然神傷。在送兄弟到越江邊時,雙雙落淚,依依不舍。
第三聯(lián)是景語,也是情語,是用比興手法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對照?!肮饚X”,在今廣西賀縣東北,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嶺?!肮饚X瘴來云似墨”,寫柳州地區(qū)山林瘴氣彌漫,天空烏云密布,象征自己處境險惡?!岸赐ゴ罕M水如天”,遙想行人所去之地,春盡洞庭,水闊天長,山川阻隔,相見很難了。
詩的最后一聯(lián),說自己處境不好,兄弟又遠在他方,今后只能寄以相思之夢,在夢中經(jīng)常夢見“郢”(今湖北江陵西北)一帶的煙樹?!盁煛弊诸H能傳出夢境之神。詩人說此后的“相思夢”在“郢樹煙”,情誼深切,意境迷離,具有濃郁的詩味。宋代周紫芝曾在《竹坡詩話》中提出非議說:“夢中安能見郢樹煙?‘煙’字只當用‘邊’字。”清代馬位則認為:“既云夢中,則夢境迷離,何所不可到?甚言相思之情耳。一改‘邊’字,膚淺無味?!保ā肚锎半S筆》)近人高步瀛也說:“‘郢樹邊’太平凡,即不與上復(fù),恐非子厚所用,轉(zhuǎn)不如‘煙’字神遠?!保ā短扑卧娕e要》)后二說有理。“煙”字確實狀出了夢境相思的迷離惝惚之態(tài),顯得情深意濃,十分真切感人。
這首詩所抒發(fā)的并不單純是兄弟之間的骨肉之情,同時還抒發(fā)了詩人因參加“永貞革新”而被貶竄南荒的憤懣愁苦之情。詩的第二聯(lián),正是集中地表現(xiàn)他長期郁結(jié)于心的憤懣與愁苦。從字面上看,“一身去國六千里,萬死報荒十二年”,似乎只是對他的政治遭遇的客觀實寫,因為他被貶謫的地區(qū)離京城確有五、六千里,時間確有十二年之久。實際上,在“萬死”、“投荒”、“六千里”、“十二年”這些詞語里,就已經(jīng)包藏著詩人的抑郁不平之氣,怨憤凄厲之情,只不過是意在言外,不露痕跡,讓人“思而得之”罷了。我們知道,柳宗元被貶的十二年,死的機會確實不少,在永州就曾四次遭火災(zāi),差一點被燒死。詩人用“萬死”這樣的夸張詞語,無非是要渲染自己的處境,表明他一心為國,卻被長期流放到如此偏僻的“蠻荒”之地,這該是多么不公平、多么令人憤慨呵!
南宋嚴羽在《滄浪詩話》中說:“唐人好詩,多是征戌、遷謫、行旅、別離之作,往往能感動激發(fā)人意?!绷谠倪@首詩既敘“別離”之意,又抒“遷謫”之情。兩種情意上下貫通,和諧自然地熔于一爐,確是一首難得的抒情佳作。
?。ㄙZ文昭)
- 黃一翁自郡城回千金一璧傾秦都,此璞未剖眾所疑。朱絲度曲有山水,袖手不鼓無人知。黃香裋褐走江漢,失腳未上青云衢。此客胸中有佳處,笑人論士相目皮。敂關(guān)謁我即辭去,赤霄孔翠不可呼。江城邂逅共杯酒,麈尾我生綌絺。步行觸熱兩足繭,別后略無雙鯉魚。楚山搖落歲又晚,花信首回南北枝。青燈抽穗由出金粟,喜見間關(guān)行李歸。粲然為我啟貝齒,我不見如調(diào)饑。揮毫妙入斲輪手,倒囊盡出驪龍珠。朱朱白白顏色好,春風爛漫催花時??狭艋ǖ坠沧淼梗瑸榫壕茲M眼酤。褦襶推之地去,忍使故人天一涯。摩挲老眼望寥廊,愿見秋鶚凌風飛。
- 與弟渤新羅劍歌我有神劍異人與,暗中往往精靈語。識者知從東海來,來時一夜因風雨。長河臨曉北斗殘,秋水露背青螭寒。昨夜大梁城下宿,不借足夾跌光顏看。刃邊颯颯塵沙缺,瘢痕半是蛟龍血。雷煥張華久已無,沉冤知向何人說。我有愛弟都九江,一條直氣今無雙。青光好去莫惆悵,必斬長鯨須少壯。
- 西園二首意得壺觴外,心清杖屨間。簿書休吏早,花鳥向人閑。舊隱在何許,倦游殊未還。天涯賴有此,退食一開顏。
- 與碧溪上人別欲入鳳城游,西溪別惠休。色隨花旋落,年共水爭流??退计珌硪?,蟬聲覺送秋。明朝逢舊侶,唯擬上歌樓。
- 寄賈島浪仙悄悄掩門扉,窮窘自維縶。世途已昧履,生計復(fù)乖緝。疏我非常性,端峭爾孤立。往還縱云久,貧蹇豈自習(xí)。所居率荒野,寧似在京邑。院落夕彌空,蟲聲雁相及。衣巾半僧施,蔬藥常自拾。凜凜寢席單,翳翳灶煙濕。頹籬里人度,敗壁鄰燈入。曉思已暫舒,暮愁還更集。風凄林葉萎,苔糝行徑澀。海嶠誓同歸,橡栗充朝給。
- 次范益謙遷居九江經(jīng)過上饒見贈韻君為九江行,意有風雨快。維舟玉溪畔,未割故人愛。停杯一問我,請以所聞對。九江萬事好,賞詠看前輩。巖巖匡俗廬,頂踵極高大。其中藏曲折,愿鐵遺瑣碎。煙波湓浦游,風月庾樓會。以茲供筆硯,安得有蕪累。矧君著幽禪,直欲入三昧。飽參山南北,毋問人顯晦。歸來亦何云,圣處果何在。要知方策間,即有文字外。我今如是說,初不墮荒怪。屋漏實臨之,斯言尚無愧。
- 紹興以后蠟祭四十二首[姑洗為羽]日昱乎盡,容光必照。肸蚃之交,惟人所召。有監(jiān)在下,視茲升燎。肅若其承,云駢星曜。
- 湖中暮歸弄楫漁舟水濺衣,興闌卻傍柳邊歸。風平別浦沈新月,日落前村鎖夕霏。乍起鷺行橫野去,欲棲鴉陣暗天飛。詩情自合江湖老,敢恨功名與愿違。
- 復(fù)州東樓閑憑欄干立,詩牽望眼迷。水穿城內(nèi)外,樓接市東西。江闊云常濕,天寬山盡低。燕鶯春寂寂,只有雨鳩啼。
- 攜酒夜餞羅季周夜深未要掩柴門,且放清風入綠尊。淡月輕云相胦著,淺黃帊子里金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