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香子·秋與
先入梧桐。
渾無處、回避衰容。
問公何事,不語書空。
但一回醉,一回病,一回慵。
朝來庭下,光陰如箭,似無言、有意傷儂。
都將萬事,付與千鍾。
任酒花白,眼花亂,燭花紅。
翻譯和注釋
譯文
昨夜霜降寒風(fēng)驟起,梧桐葉落紛紛,我無處回避自己衰老的面容。秋風(fēng)問我為何這樣,我沒有說話,只是用手在空中書寫。人老了,有時沉醉有時沉病有時慵懶。
早晨來到院子里,感嘆時光荏苒,歲月流逝,默默催人老身患一身病。如今萬念俱空,把所有心事,都換作千杯酒來飲。哪管它酒花白、眼花亂、燭花紅。
注釋
行香子:詞牌名。雙調(diào)小令,六十六字,有前段八句四平韻、后段八句三平韻,前段八句五平韻、后段八句三平韻,前段八句五平韻、后段八句四平韻三種。
霜風(fēng):刺骨寒風(fēng)。
衰容:衰老的面容。
不語書空:不說話,用手指在空中虛畫字形。此處用典表示胸中憤懣。
慵(yōng):困倦。
儂:我,系江浙方言。
付與千鐘:交付酒杯,即以酒澆愁之意。鐘,酒器。
酒花:指斟酒時酒面泛起的珠花。
眼花:這里指視線。
燭花:指蠟燭的火焰。
行香子·秋與問答
問:《行香子·秋與》的作者是誰?
答:行香子·秋與的作者是蘇軾
問:行香子·秋與是哪個朝代的詩文?
答:行香子·秋與是宋代的作品
問:行香子·秋與是什么體裁?
答:詞
問:昨夜霜風(fēng) 出自哪首詩文,作者是誰?
答:昨夜霜風(fēng) 出自 宋代蘇軾的《行香子·秋與》
問:昨夜霜風(fēng) 的下一句是什么?
答:昨夜霜風(fēng) 的下一句是 先入梧桐。
問:出自蘇軾的名句有哪些?
答:蘇軾名句大全
行香子·秋與賞析
本詞創(chuàng)作于作者晚年,屬悲秋之作。上闋采用擬人的手法寫景,下闋抒情。表達(dá)了作者對于時光易逝、老年無奈的感慨。全詞基調(diào)哀傷悲涼,令人心酸無限。具有很強(qiáng)的藝術(shù)感染力。
作者一生多舛,幾遭貶謫。上闕寫景,將秋風(fēng)擬人與詩人對話,霜風(fēng)指秋風(fēng),梧桐更加悲切。下闕因景得情將光陰付酒,經(jīng)年在酒中平靜流淌。這時,曾經(jīng)驕傲的才子,回望一生漂泊,秋風(fēng)中過往的淡然、堅定、灑脫似一一看穿。這時的他褪去了才子的傲然,傷的真切,令人心疼。全詩悲切中又有作者一如既往的曠達(dá),也表達(dá)了作者對坎坷一生的無謂態(tài)度,在傷感中放任心性的情感。哀而不傷。
- 經(jīng)春久雨未嘗尋芳舟次黎驛始見桃李紅白成陣春風(fēng)不散三冬雪,暖日猶明五月霞。病眼漫開常見雨,客顏新破始逢花。故園何在情還劇,舊驛空存使轉(zhuǎn)賒。白白朱朱今頗驗,退之詩句亦天葩。
- 過青陽縣,望九華山,云中不真。來早大露,肩輿過了九華西,恨殺秋云故故低。遮盡奇峰時放出,逐峰放出不教齊。
-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二十七兩淮戰(zhàn)鼓不停撾,萬騎精兵賽夜叉。破陣焚舟彈指頃,漢人猶悮夏爺爺。
- 送千二十侄五首賢哉東道世崇儒,愛子尤專擇楷模。責(zé)望要須精舉業(yè),未應(yīng)道義略唐虞。
- 次韻王廷老退居見寄浪蕊浮花不辨春,歸來方識歲寒人。回頭自笑風(fēng)波地,閉眼聊觀夢幻身。北牖已安陶令榻,西風(fēng)還避庾公塵。更搔短發(fā)東南望,試問今誰裹舊巾。接果移花看補(bǔ)籬,腰鐮手斧不妨持。上都新事長先到,老圃閑談未易欺。釀酒閉門開社甕,殺牛留客解耕縻。何時得見纖纖玉,右手持杯左捧頤。
- 劍喻黯黯秋水寒,至剛非可缺。風(fēng)胡不出來,攝履人相蔑??v挺倚天形,誰是躬提挈。愿將百煉身,助我王臣節(jié)。
- 送徐似之歸新城趁潮小緩轉(zhuǎn)船頭,不枉湖山十日留。喜得閻徐二學(xué)士,為傳佳句過中州。
- 好離鄉(xiāng) 本名南鄉(xiāng)子 警世人本是神仙。只為當(dāng)初縱馬猿。換骨更形無定止,連綿。致使塵情種種牽。若解固根原。玉鼎金爐聚汞鉛。鍛煉三千功行滿,還元。復(fù)返蓬瀛
- 訪趙野云不值久思閑對老維摩,欲話眾生病痛多。丈室無端鐵門限,未應(yīng)容易野人過。
- 清平樂雪余寒退。惟有青松在。春不加榮寒不悴。用舍如公都耐。流肪磊落龜蛇。會留紅日西斜。欲助我公壽骨,蟠桃等見桃花。
- 翁今一室老,高臥百念滅——— 戴表元閬風(fēng)舒先生客居棠溪袁仲素家見示竹簾詩戲作
- 東涂與西抹,感舊一長嘆——— 陸游寓嘆
- 玉泉邊一派西山,太液畔秋風(fēng)緊處——— 馮子振鸚鵡曲 燕南八景
- 櫻桃未綻梅花老,折得柔條百尺長——— 徐鉉柳枝詞十首(座中應(yīng)制)
- 濃濃淡淡兩岸山,煙波彌茫江面寬——— 黃大受江行萬里圖
- 賴有不變處,寂如方定僧——— 蘇轍次韻子瞻上元見寄
- 公心兩無累,憂國愛元元——— 黃庭堅司馬文正公挽詞四首
- 惠然訪九仙,云物爭迎迓——— 五邁簡延平李公足擇善
- 白云四面峰千疊,綠柳前頭水一灣——— 戴復(fù)古汪見可教授約諸丈鳳山酌別
- 勸我耕其中,庶結(jié)同社游——— 晃沖之田中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