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譯和注釋
譯文
撩開門簾,只見一輪新月懸掛夜空,雙手合在胸前,深深地拜。
對著新月細語喃喃,旁人難以聽清,只有微微的寒風,吹起那盈盈纖柔的裙帶。
注釋
拜新月:唐教坊曲名。拜新月起源于遠古對月亮的崇拜,但在唐代才正式形成風俗。拜新月的時間是在七夕(農歷七月初七)或中秋節(jié)之夜。古代婦女拜新月是為了祈求夫妻團圓、幸福長壽。拜,叩拜。
開簾:撩開門簾。
即:立即。
細語:指少女對月喃喃細語,悄悄傾訴心里的話。古代有月下老人主管人間婚姻的傳說。
拜新月(一作李端詩)問答
問:《拜新月(一作李端詩)》的作者是誰?
答:拜新月(一作李端詩)的作者是耿湋
問:拜新月(一作李端詩)是哪個朝代的詩文?
答:拜新月(一作李端詩)是唐代的作品
問:拜新月(一作李端詩)是什么體裁?
答:五絕
問:開簾見新月,便即下階拜 出自哪首詩文,作者是誰?
答:開簾見新月,便即下階拜 出自 唐代耿湋的《拜新月(一作李端詩)》
問:開簾見新月,便即下階拜 的下一句是什么?
答:開簾見新月,便即下階拜 的下一句是 細語人不聞,北風吹裙帶。
問:出自耿湋的名句有哪些?
答:耿湋名句大全
拜新月(一作李端詩)賞析
古詩中往往有些短章,言少情多,含蓄不盡。詩人駕馭文字,舉重若輕,而形往神留,藝術造詣極深。李端的《拜新月》即其一例。
唐代拜月的風俗流行,不僅宮廷及貴族間有,民間也有。這首描寫拜月的小詩,清新秀美,類樂府民歌。詩中既未明標人物身份,就詩論詩,也無須非查明所指不可。以詩中情感與細節(jié)論,宮廷可,民間也無不可。
開簾一句,揣摩語氣,開簾前似未有拜月之意,然開簾一見新月,即便于階前隨地而拜,如此不拘形式,可知其長期以來積有許多心事,許多言語,無可訴說之人,無奈而托之明月。以此無奈之情,正見其拜月之誠,因誠,固也無須興師動眾講究什么拜月儀式?!凹幢恪倍?,于虛處傳神,為語氣、神態(tài)、感情之轉折處,自是欣賞全詩的關鍵所在:一以見人物的急切神態(tài),二以示人物的微妙心理?!凹氄Z”二字,維妙維肖地狀出少女嬌嫩含羞的神態(tài)。少女內心隱秘,本不欲人聞,故于無人處,以細聲細語出之,詩人亦不聞也。其實,少女內心隱秘,非愁怨即祈望,直書反失之淺露?,F(xiàn)只傳其含情低訴,只傳其心緒悠遠,詩情更醇,韻味更濃。庭院無人,臨風拜月,其虔誠之心,其真純之情,其可憐惜之態(tài),令人神往。即其于凜冽寒風之中,發(fā)此內心隱秘之喃喃細語,已置讀者于似聞不聞、似解不解之間,而以隱約不清之細語,配以風中飄動之羅帶,似純屬客觀描寫,不涉及人物內心,但人物內心之思緒蕩漾,卻從羅帶中斷續(xù)飄出,使人情思縈繞,如月下花影,拂之不去。后兩句嘔心吐血,刻意描繪,而筆鋒落處,卻又輕如蝶翅。
李端這首《拜新月》,純用白描勾勒人物,通過嫻美的動作、輕柔的細語和亭立的倩影,將人物一片虔誠純真之情烘托而出,讀之余音裊裊,如見其人,如聞其聲。表面看,似即寫作者之所見所聞,又全用素描手法,只以線條勾勒輪廓:隱秘處仍歸隱秘,細節(jié)處只寫細節(jié)。通過嫻美的動作、輕柔的細語和亭立的倩影,人物一片虔誠純真的高尚情感躍然紙上,沁人肌髓。這正是詩人高超藝術功力所在。
- 聽杜將軍帳下兒歌鞾尖蹴城城未頹,馬箠填河河未瞞。十歲健兒下馬行,兩足胡為自長短。
- 菊王孫莫把比蓬蒿,九日枝枝近鬢毛。露濕秋香滿池岸,由來不羨瓦松高。
- 紹興以后蠟祭四十二首[姑洗為羽]豈年穰穰,美芳職職。籩豆方圓,春德也碩。風馬在御,云車載飭。來顧來鄉(xiāng),維俟休德。
- 巖巃寺披榛宮得深徑,宮漾楫過陰宮壑。巖開宮雙牖戶,石立四壁落。斕斑旁累丸,空洞中懸橐。誰於昆侖腹,施此混沌鑒。潛稱蛟黿宮,炊搆佛祖閣,世無探穴公,造化終冥漠。
- 箏綽綽下云煙,微收皓腕鮮。夜風生碧柱,春水咽紅弦。翠佩輕猶觸,鶯枝澀未遷。芳音何更妙,清月共嬋娟。
- 舟次吳興二首蒼煙淡淡水蒙蒙,漁笛吹殘夕照紅。六客風流今已遠。堂名空入酒名中。
- 漁父·浪花有意千里雪浪花有意千里雪,桃花無言一隊春。一壺酒,一竿身,快活如儂有幾人。
- 唐多令(淮西總領蔡少卿范生日)人物盛乾淳,東嘉最得人。費江山、幾許精神。我已后時猶遍識,君子子、又相親。秋入塞垣新。風寒上醉痕。萬百般、倚靠蒼旻。只愿諸賢長壽健,容老我、看閑身。
- 次虞憲日近即事五絕梅桃結子綠陰濃,饒與葵榴自在紅。只有道根須猛進,未甘上下二之中。
- 行香子 謝公主惠香二首悚息回惶。廣啟心香。謝清頒、檀髓沉香。金爐篆起,法界飄香。獻玉虛尊,諸天帝,普聞香。仰祝吾皇?;追傧?。贊金枝、玉葉馨香。一人布德,萬國傳香。顯本來真,元初性,自然香。
- 5路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