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譯和注釋
譯文
宣城優(yōu)美的風(fēng)景猶如畫中一般,傍晚站在陽陵山北樓上觀賞晴空晚景。宛溪、句溪水流清澈,鳳凰、濟川二橋的拱門和水中的倒影合成圓形,有如明鏡,又像跨過溪水的彩虹。炊煙裊裊飄入桔柚林中,平添了一份寒意;秋意濃濃,梧桐樹葉桔黃紛紛落地。誰會想到在這北樓上,還有人面對秋風(fēng)懷念詩人謝朓呢。
注釋
(1)謝朓北樓:在安徽省宣城縣陽陵山頂。謝朓是南齊詩人,此樓是他任宣城太守時所建。
(2)江城:指宣城。
(3)兩水:指宛溪、句溪。宛溪上下有鳳凰、濟川兩橋。明鏡:指拱橋橋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合成的圓形,像明亮的鏡子一樣。
(4)彩虹:指水中的橋影。
(5)人煙:炊煙。
(6)謝公:謝朓。
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問答
問:《秋登宣城謝眺北樓》的作者是誰?
答:秋登宣城謝眺北樓的作者是李白
問:秋登宣城謝眺北樓是哪個朝代的詩文?
答:秋登宣城謝眺北樓是唐代的作品
問:秋登宣城謝眺北樓是什么體裁?
答:五律
問:江城如畫里,山曉望晴空 出自哪首詩文,作者是誰?
答:江城如畫里,山曉望晴空 出自 唐代李白的《秋登宣城謝眺北樓》
問:江城如畫里,山曉望晴空 的下一句是什么?
答:江城如畫里,山曉望晴空 的下一句是 兩水夾明鏡,雙橋落彩虹。
問:出自李白的名句有哪些?
答:李白名句大全
秋登宣城謝眺北樓賞析
謝朓北樓是南齊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,又名謝公樓,唐時改名疊嶂樓,是宣城的登覽勝地。宣城處于山環(huán)水抱之中,陵陽山岡巒盤屈,三峰挺秀;句溪和宛溪的溪水,縈回映帶著整個城郊,真是“鳥去鳥來山色里,人歌人哭水聲中”(杜牧《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》)。這詩作于天寶十三載(754),這年中秋節(jié)后,李白從金陵再度來到宣城。
一個晴朗的秋天的傍晚,詩人獨自登上了謝公樓。嵐光山影,是如此的明凈!憑高俯瞰,這“江城”簡直是在畫圖中似的。開頭兩句,詩人把他登覽時所見景色概括地寫了出來,總攝全篇,一下子就把讀者深深吸引住,一同進入詩的意境中去了。嚴(yán)羽《滄浪詩話》云:“太白發(fā)句,謂之開門見山?!敝傅木褪沁@種表現(xiàn)手法。
中間四句是具體的描寫。這四句詩里所塑造的藝術(shù)形象,都是從上面的一個“望”字生發(fā)出來的。從結(jié)構(gòu)的關(guān)系來說,上兩句寫“江城如畫”,下兩句寫“山晚晴空”;四句是一個完整的統(tǒng)一體,而又是有層次的。“兩水”指句溪和宛溪。宛溪源出嶧山,在宣城的東北與句溪相會,繞城合流,所以說“夾”。因為是秋天,溪水更加澄清,它平靜地流著,波面上泛出晶瑩的光。用“明鏡”來形容,是最恰當(dāng)不過的?!半p橋”指橫跨溪水的上、下兩橋。上橋叫做鳳凰橋,在城的東南泰和門外;下橋叫做濟川橋,在城東陽德門外,都是隋文帝開皇年間(581-600)的建筑。這兩條長長的大橋架在溪上,倒影水中,從高樓上遠(yuǎn)遠(yuǎn)望去,縹青的溪水,鮮紅的夕陽,在明滅照射之中,橋影幻映出無限奇異的璀燦色彩。這哪里是橋呢?簡直是天上兩道彩虹,而這“彩虹”的影子落入“明鏡”之中去了。讀了這兩句,我們會自然而然地聯(lián)想到詩人另一名作《望廬山瀑布》中的“飛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銀河落九天”。兩者同樣是用比擬的手法來塑造形象,同樣用一個“落”字把地下和天上聯(lián)系起來;然而同中有異,異曲同工:一個是以銀河比擬瀑布的飛流,一個是用彩虹寫夕陽明滅的波光中雙橋的倒影;一個著重在描繪其奔騰直下的氣勢,一個著重在顯示其瑰麗變幻的色彩,兩者所給予人們的美感也不一樣,而詩人想象的豐富奇妙,筆致的活潑空靈,則同樣使人驚嘆。
秋天的傍晚,原野是靜寂的,山岡一帶的叢林里冒出人家一縷縷的炊煙,橘柚的深碧,梧桐的微黃,呈現(xiàn)出一片蒼寒景色,使人感到是秋光漸老的時候了。
我們不難想象,當(dāng)時詩人的心情是完全沉浸在他的視野里,他的觀察是深刻的,細(xì)致的;而他的描寫又是毫不粘滯的。他站得高,望得遠(yuǎn),抓住了一剎那間的感受,用極端凝煉的形象語言,在隨意點染中勾勒出一個深秋的輪廓,深深地透漏出季節(jié)和環(huán)境的氣氛。他不僅寫出秋景,而且寫出了秋意。如果我們細(xì)心領(lǐng)會一下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他在高度概括之中,用筆是絲絲入扣的。
這結(jié)尾兩句,從表面看來很簡單,只不過和開頭二句一呼一應(yīng),點明登覽的地點是在“北樓上”;這北樓是謝朓所建的,從登臨到懷古,似乎是照例的公式,因而李白就不免順便說一句懷念古人的話罷了。這里值得注意是“誰念”兩個字?!皯阎x公”的“懷”,是李白自指,“誰念”的“念”,是指別人。兩句的意思,是慨嘆自己“臨風(fēng)懷謝公”的心情沒有誰能夠理解。這就不是一般的懷古了。
李白在長安為權(quán)貴所排擠、棄官而去之后,政治上一直處于失意之中,過著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。客中的抑郁和感傷,特別當(dāng)搖落秋風(fēng)的時節(jié),他那寂寞的心情,是可以想象的。宣城是他舊游之地,現(xiàn)在他又重來這里。一到宣城,他就會懷念到謝朓,這不僅因為謝朓在宣城遺留下象疊嶂樓這樣的名勝古跡,更重要的是因為謝朓對宣城有著和自己相同的情感。當(dāng)李白獨自在謝朓樓上臨風(fēng)眺望的時候,面對著謝朓所吟賞的山川,緬懷他平素所仰慕的這位前代詩人,雖然古今世隔,然而他們的精神卻是遙遙相接的。這種渺茫的心情,反映了他政治上苦悶彷徨的孤獨之感;正因為政治上受到壓抑,找不到出路,所以只得寄情山水,尚友古人;他當(dāng)時復(fù)雜的情懷,又有誰能夠理解呢?(馬茂元)
- 感舊省趨弘閣侍貂珰,指座深恩刻寸腸。秦苑已荒空逝水,楚天無限更斜陽。時昏卻笑朱弦直,事過方聞鎖骨香。入室故寮流落盡,路人惆悵見靈光。
- 贈田從先衣冠魯國動成群,憂患相從只有君。落筆如流寧蹈襲,行前應(yīng)敵郤紛紜。愧非伏老成和伯,喜有侯芭守子云。意氣有余功用少,相望千里定能勤。
- 金縷曲(羅帛翦梅綴枯枝,與真無異作)怪得梅開早。被何人、香羅剪就,天工奇巧。茅舍竹籬容不得,移向華堂深悄。別一樣、風(fēng)流格調(diào)。玉質(zhì)冰姿依然在,算暗中、只欠香頻到。著些子,更奇妙。有時來伴金尊倒。幾徘徊、認(rèn)成真后,又還誤了。費盡東君回護力,空把芳心縈繞。竟不解、索他一笑。夜月紗窗黃昏后,為愛花、翻被花情惱。個恩愛,負(fù)多少。
- 好事近(梅花)欹枕不成眠,得句十分清絕。一夜酸風(fēng)閣花,醞江天飛雪。曉來的白樂看枝頭,老蚌剖明月。帝所待調(diào)金鼎,莫教人輕折。
- 貧舍寫興深山木食猶堪飽,上古巢居亦自安。麥飯早廬吾已過,故應(yīng)高臥有余歡。
- 高陽臺·橋影流虹標(biāo)簽:婉約吳江葉元禮,少日過流虹橋,有女子在樓上,見而慕之,竟至病死。氣方絕,適元禮復(fù)過其門,女之母以女臨終之言告葉,葉入哭,女目始瞑。友人為作傳,余記以詞。橋影流虹,湖光映雪,翠簾不卷春深。一寸橫波,斷腸人在樓陰。游絲不系羊車住,倩何人、傳語青禽?最難禁。倚遍雕闌,夢遍羅衾。重來已是朝云散,悵明珠佩冷,紫玉煙沉。前度桃花,依然開滿江潯。鐘情怕到相思路,盼長堤、草盡紅心。動愁吟。碧落黃泉,兩處難尋。
- 品令(詠雪梅)瀟灑林塘暮。正迤邐、香風(fēng)度。一番天氣,又添作瓊枝玉樹。粉蝶無蹤,疑在落花深處。深沈庭院,也卷起、重簾否。十分春色,依約見了,水村竹塢。怎向江南,更說杏花煙雨。
- 次韻王鞏自詠平生未省為人忙,貧賤安閑氣味長。粗免趨時頭似葆,稍能忍事腹如囊。簡書見迫身今老,樽酒聞呼首一昂。欲挽天河聊自洗,塵埃滿面鬢眉黃。
- 讀《陰符經(jīng)》寄鹿門子清晨整冠坐,朗詠三百言。備識天地意,獻詞犯乾坤。何事不隱德,降靈生軒轅??阢曉旎?,鑿破機關(guān)門。五賊忽迸逸,萬物爭崩奔。虛施神仙要,莫救華池源。但學(xué)戰(zhàn)勝術(shù),相高甲兵屯。龍蛇競起陸,斗血浮中原。成湯與周武,反覆更為尊。下及秦漢得,黷弄兵亦煩。奸強自林據(jù),仁弱無枝蹲。狂喉恣吞噬,逆翼爭飛翻。家家伺天發(fā),不肯匡淫昏。生民墜涂炭,比屋為冤魂。只為讀此書,大樸難久存。微臣與軒轅,亦是萬世孫。未能窮意義,豈敢求瑕痕。曾亦愛兩句,可與賢達(dá)論。生者死之根,死者生之根。方寸了十字,萬化皆胚腪。身外更何事,眼前徒自喧。黃河但東注,不見歸昆侖。晝短苦夜永,勸君傾一尊。
- 感懷幾度言歸未得歸,歸心常切故山薇。人於愁處酒難著,春正好時花已稀。殘日明池蝌蚪集,綠隊滿院伯勞飛。浮生袞袞只如此,未必今朝悟昨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