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譯和注釋
譯文
巫峽的暮春三月似乎要比其他地方長一些,上空的白云隨風(fēng)疾行,映著日光,很是明亮。
突然傳來雷聲,馬上就下起大雨,天地之間,高山群峰都籠罩在蒼茫雨中,大雨驟聚驟散,清新的空氣中馬上充滿了各種花香。
嬌弱的黃鶯遇到雷雨,驚恐翻回,棲止不定;而燕子就不同了,它冒雨勞作,迎風(fēng)飛翔。
打開我窗前的卷簾,眼前就是一幅美麗的畫卷,峽中的風(fēng)景圖畫是壯麗的,山高水險(xiǎn),雷雨千峰,但還缺少瀟湘洞庭的廣闊浩茫。
注釋
皛(xiǎo)皛:潔白明亮貌。
百和香:形容山野間花氣的濃郁。
濕不妨:濕而不妨。
虛無:空曠平遠(yuǎn)。仇兆鰲《杜詩詳注》:“空曠貌?!?
即事問答
問:《即事》的作者是誰?
答:即事的作者是杜甫
問:即事是哪個(gè)朝代的詩文?
答:即事是唐代的作品
問:暮春三月巫峽長,皛皛行云浮日光 出自哪首詩文,作者是誰?
答:暮春三月巫峽長,皛皛行云浮日光 出自 唐代杜甫的《即事》
問:暮春三月巫峽長,皛皛行云浮日光 的下一句是什么?
答:暮春三月巫峽長,皛皛行云浮日光 的下一句是 雷聲忽送千峰雨,花氣渾如百和香。
問:出自杜甫的名句有哪些?
答:杜甫名句大全
即事賞析
此詩作于唐代宗大歷二年(767年)早春,當(dāng)時(shí)杜甫客居夔州(今重慶奉節(jié))西閣。杜甫自大歷元年(766年)寓居夔州,到大歷三年(768年)出三峽,在夔州度過了不到兩年的安定生活。
- 浯溪大唐有頌到浯溪,翠蘚蒼崖古畫垂。西望函關(guān)今萬里,淡煙斜日幾荒碑。
- 六州齊天宇,四海洽淳風(fēng)。接寶胄,垂真檢,景祚無窮。成玉牒、日觀歸功。冀野升方鼎,脽上由崇。欽檜井、云蹕巡東。國本震為宮。乾文煥炳,真祠曲密,重祥疊瑞,瓊蘊(yùn)降高穹。膺丕烈,虔心建垂鴻。詢吉士,郊兆執(zhí)玉薦衷。鍾律應(yīng)、云物迎空。樂和輪囷。嘉氣蔥蔥。天神來降發(fā)沖融。玉燭四時(shí)通。星回金輅雷作解,昆蚑被惠,億載帝基隆。
- 東城桂三首標(biāo)簽:抒情蘇之東城,古吳都城也。今為樵牧之場。有桂一株,生乎城下,惜其不得地,因賦三絕句以唁之。子墮本從天竺寺,根盤今在闔閭城。當(dāng)時(shí)應(yīng)逐南風(fēng)落,落向人間取次生。霜雪壓多雖不死,荊榛長疾欲相埋。長憂落在樵人手,賣作蘇州一束柴。遙知天上桂花孤,試問嫦娥更要無。月宮幸有閑田地,何不中央種兩株。
- 田漏古星昏曉中,寒暑已不疑。田家更置漏,寸晷亦欲知。汗與水俱滴,身隨陰屢移。誰當(dāng)哀此勞,往往奪其時(shí)。
- 再和龔帥所寄聞道公庭白晝閒,更無夜犬吠江關(guān)。一時(shí)戾氣俱銷盡,千載淳風(fēng)頓使還。但恐賜環(huán)來北闕,不容拄笏看西山。只今汲直如公少,正賴忠言一犯顏。
- 哭孟郊身死聲名在,多應(yīng)萬古傳。寡妻無子息,破宅帶林泉。冢近登山道,詩隨過海船。故人相吊后,斜日下寒天。
- 貽袁常侍詩昔我別楚水。秋月麗秋天。今君客吳坂。春色縹春泉。幽冀生碧草。沅湘含翠煙。鑠鑠霞上景。懵懵云外山。涉江竟何望。留滯空采蓮。駐情光氣下。凝怨琴瑟前。珠內(nèi)性明潤。蘭玉好芳堅(jiān)。不以宿昔岨。懷愧期暮年。
- 十二月十九日晚巫山送客歸回望西寺小閣縹緲送客沙頭落日催,遙看重閣更同來。清尊與悶都傾盡,倦馬和詩總勒回。憔悴遠(yuǎn)游悲騎省,豪華前事記章臺。歸時(shí)燈火參差晚,自脫征衣拂帽埃。
- 途中阻風(fēng)洛陽寒食苦多風(fēng),掃蕩春華一半空。莫道芳蹊盡成實(shí),野花猶有未開叢。
- 雨夜一雨遂通夕,安眠失百憂。窗扉淡欲曉,枕簟凜生秋。畫燭爭棋道,金尊數(shù)酒籌。依然錦城夢,忘卻在南州。
- 有情惟墨客,無語是禪家。——— 皮日休寂上人院聯(lián)句
- 著意尋春苦未遲——— 元好問鷓鴣天
- 經(jīng)旬不飲酒,逾月未聞歌——— 白居易題籠鶴
- 明朝過君君且行,我思重別難為情——— 趙蕃寄婺州喻良能叔奇
- 系纜堤邊江水平,負(fù)來細(xì)細(xì)襲衣輕——— 胡仲弓溪亭夜吟
- 秋桂月中藏影,冬梅雪里飄香——— 白玉蟾題丹晨書院壁
- 不采龐公藥,宜先祖逖鞭——— 章甫送謝王夢得監(jiān)稅借示詩卷兼簡王僉
- 渭水旌旗歸故都,江上空存八陣圖——— 于石梁父吟
- 江上秋聲起,從來浪得名——— 皮日休和魯望風(fēng)人詩三首
- 民未降丘應(yīng)宅此,舉頭天壁有囷倉——— 晁補(bǔ)之出游龍虎山舟中望仙巖壁立千仞者不可上其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