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帝本紀(jì)贊
太史公曰:學(xué)者多稱五帝,尚矣。然《尚書》獨載堯以來,而百家言黃帝,其文不雅馴,薦紳先生難言之??鬃铀鶄鳌对子鑶栁宓鄣隆芳啊兜巯敌铡?,儒者或不傳。余嘗西至空桐,北過涿鹿,東漸於海,南浮江淮矣,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、堯、舜之處,風(fēng)教固殊焉。總之,不離古文者近是。予觀《春秋》《國語》,其發(fā)明《五帝德》《帝系姓》章矣,顧弟弗深考,其所表見皆不虛。書缺有間矣,其軼乃時時見於他說。非好學(xué)深思,心知其意,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。余并論次,擇其言尤雅者,故著為本紀(jì)書首。
翻譯和注釋
譯文
太史公司馬遷說:學(xué)者多稱贊五帝,久遠(yuǎn)了。然而最可征而信的《尚書》,記載的獨有堯以來,而不記載皇帝、顓頊、帝嚳。諸子百家雖言黃帝,又涉于神怪,都不是典雅之訓(xùn),所以當(dāng)世縉紳們都不敢說,不可以取以為證啊??鬃铀鶄鞯摹对子鑶栁宓鄣隆芳啊兜巯敌铡?,雖稱孔子所傳,但儒者懷疑不是圣人之言,所以不傳以為實。我曾經(jīng)西至崆峒山黃帝問道于廣成子處,北到黃帝堯舜之都涿鹿,東到海,南到江淮,我所經(jīng)歷的地方,所見過的長老,往往稱頌黃帝堯舜的舊績與其風(fēng)俗教化,固來與別處有所不同。那么別的書說到黃帝的,也或者可以為證??傊笠槐畴x《尚書》所記載的接近這些。我看《春秋》《國語》,這兩篇發(fā)揮闡釋《五帝德》《帝系姓》很彰著。顧儒者但不深考而且有的不傳講。這兩篇所發(fā)揮闡述得很顯著,驗之風(fēng)俗教化固然不同一般,都是事實,一點也不虛。況《尚書》缺亡的內(nèi)容多了,豈能因為它缺亡而算了呢?它所遺失的,像黃帝以下的事情,就時時見于其他的傳說中,如百家《五帝德》之類,都是其他學(xué)說。有怎么可以因為縉紳難言,儒者不傳,而不選取了呢?非好學(xué)深思,心知其意的人,不能擇取。而淺見寡聞?wù)弑緛砭碗y為它講說。我按照黃帝、顓頊、帝嚳、堯、舜的次序,選擇其中語言比較典雅的。所以寫成本紀(jì)的開頭。
注釋
《尚書》:即《書經(jīng)》,簡稱《書》,我國最早的史書,是有關(guān)堯、舜、禹史事和商、周帝王言論及文告的歷史文獻匯編。
百家:《漢書》卷三?《藝文志》記載有《百家》篇三十九卷。一說為諸子百家。
雅:正確。馴:通“訓(xùn)”,準(zhǔn)則。事有所依,文辭又美,也就是有規(guī)范的意思。
薦紳:即縉紳,有官職或作過官的人??N:插;紳,大帶。古時官員腰系大帶,上插笏版(上朝用的記事手板)。
《宰予問五帝德》、《帝系姓》:《大戴禮記》和《孔子家語》中均收有這兩篇文章。
空峒:山名,傳說是黃帝問道于廣成子處,在今甘肅省平?jīng)鍪形?。峒,音tóng。
指《宰予問五帝德》、《帝系姓》等上古文字寫成的典籍。
顧弟:只不過。弟,同“第”。
見:音xiàn,通“現(xiàn)”。表見:記載。虛:虛妄。
書缺有間:《尚書》缺亡,空白很多。
軼:音yì,通“佚”,散失。
五帝本紀(jì)贊問答
問:《五帝本紀(jì)贊》的作者是誰?
答:五帝本紀(jì)贊的作者是司馬遷
問:五帝本紀(jì)贊是哪個朝代的詩文?
答:五帝本紀(jì)贊是兩漢的作品
問:五帝本紀(jì)贊是什么體裁?
答:文言文
問:太史公曰:學(xué)者多稱五帝,尚矣 出自哪首詩文,作者是誰?
答:太史公曰:學(xué)者多稱五帝,尚矣 出自 兩漢司馬遷的《五帝本紀(jì)贊》
問:太史公曰:學(xué)者多稱五帝,尚矣 的下一句是什么?
答:太史公曰:學(xué)者多稱五帝,尚矣 的下一句是 然《尚書》獨載堯以來,而百家言黃帝,其文不雅馴,薦紳先生難言之。
問:出自司馬遷的名句有哪些?
答:司馬遷名句大全
五帝本紀(jì)贊賞析
《史記》的首篇為《五帝本紀(jì)》,本文就是司馬遷為首篇作的贊語,列在該篇的末尾。贊語是司馬遷在《史記》的重要篇章之后,以“太史公曰”的口氣發(fā)表的議論、總結(jié)或補充的文字。在這篇贊語中,司馬遷說明了《五帝本紀(jì)》的史料來源和他對這些史料的看法。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司馬遷對待史料的審慎態(tài)度以及他在驗證史料時跋山涉水的艱苦過程。
- 送通判黃國博入浙西風(fēng)半空鳴且號,吳天點破吳鴻高。東溪車馬走送客,白露衰蘭輕若毛??彤?dāng)西歸乃東去為何,欲及八月十五夜觀洪濤。洗蕩生前邑邑不平氣,付與滄海之水隨滔滔,卻來廣陵愿相見,拍手大笑傾新醪。一飲一石無一錢,莫管寒近脫弊袍。脫袍準(zhǔn)酒不惜醉,天意未必凍我曹。
- 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,窮巷牛羊歸。野老念牧童,倚杖候荊扉。雉雊麥苗秀,蠶眠桑葉稀。田夫荷鋤立,相見語依依。即此羨閑逸,悵然吟式微。
- 釣侶二章趁眠無事避風(fēng)濤,一斗霜鱗換濁醪。驚怪兒童呼不得,盡沖煙雨漉車螯。嚴(yán)陵灘勢似云崩,釣具歸來放石層。煙浪濺篷寒不睡,更將枯蚌點漁燈。
- 涂中遇雪二絕句征裘不是謝莊衣,何事輕霙故故飛。應(yīng)是多情要新句,敢酬瓊藻觸寒威。
- 長門曲因宿秋山懶畫眉,入宮歲早寵恩遲。詩成莫寫溝中葉,流到人間是幾時。
- 遺任子淵省元六首何勞話前三,俱共入不二。耕耕我村田,自免荊棘累。因茲等用舍,已作舟不系??蒿L(fēng)掩我情,零露泫我淚。
- 又登碧云亭感懷三十首晚上危亭為少留,亭前暝色已供愁。更聽畫角聲悲壯,愈使愁人厭遠(yuǎn)游。
- 早梅籬下叢叢菊花時,清香飛上向南枝。化工未必?zé)o私意,試問春風(fēng)知不知。
- 迎赦呈王志夫李德孺師伯渾平明置騎傳詔函,帝意欲與東皇參。青城回仗國人喜,金雞銜赦天恩覃。吾君愛民靡不到,黃紙字密如吳蠶。紀(jì)元故事極用九,圣政盡美方登三。嗟余久已去魏闕,夢到豹尾猶毿毿。過郊一月方拜赦,始知身落天西南。歡呼已怪衰病愈,蹈舞更覺春風(fēng)酣。何當(dāng)與子歸共載,二月起柁江如藍(lán)。
- 浣溪沙幾點胭脂印指紅。一雙蛾綠斂眉濃。夜寒綃帳燭花融。剩炷龍涎熏骨冷,旋調(diào)銀液鎮(zhèn)心忪。整鬟羞顧半嬌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