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譯和注釋
譯文
爐火熊熊燃燒,紅星四濺,紫煙蒸騰,廣袤的天地被紅彤彤的爐火照得通明。
煉銅工人在明月之夜,一邊唱歌一邊勞動,他們的歌聲打破幽寂的黑夜,震蕩著寒天河流。
注釋
秋浦:縣名,唐時先屬宣州,后屬池州,在今安徽省貴池縣西。秋浦因流經縣城之西的秋浦河得名。
爐火:唐代,秋浦乃產銅之地。此指煉銅之爐火
赧郎:紅臉漢。此指煉銅工人。赧:原指因羞愧而臉紅,此指臉被爐火所映紅。
秋浦歌十七首·其十四問答
問:《秋浦歌十七首·其十四》的作者是誰?
答:秋浦歌十七首·其十四的作者是李白
問:秋浦歌十七首·其十四是哪個朝代的詩文?
答:秋浦歌十七首·其十四是唐代的作品
問:秋浦歌十七首·其十四是什么體裁?
答:五絕
問:爐火照天地,紅星亂紫煙 出自哪首詩文,作者是誰?
答:爐火照天地,紅星亂紫煙 出自 唐代李白的《秋浦歌十七首·其十四》
問:爐火照天地,紅星亂紫煙 的下一句是什么?
答:爐火照天地,紅星亂紫煙 的下一句是 赧郎明月夜,歌曲動寒川。
問:出自李白的名句有哪些?
答:李白名句大全
秋浦歌十七首·其十四賞析
秋浦,在今安徽省貴池縣西,是唐代銀和銅的產地之一。大約公元753年(天寶十二年),李白漫游到此,寫了組詩《秋浦歌》。此篇是其中第十四首。這是一首正面描寫和歌頌冶煉工人的詩歌,在我國浩如煙海的古典詩歌中較為罕見,因而極為可貴。
“爐火照天地,紅星亂紫煙”,詩一開頭,便呈現(xiàn)出一幅色調明亮、氣氛熱烈的冶煉場景:爐火熊熊燃燒,紅星四濺,紫煙蒸騰,廣袤的天地被紅彤彤的爐火照得通明。詩人用了“照”、“亂”兩個看似平常的字眼,但一經煉入詩句,便使冶煉的場面卓然生輝。透過這生動景象,不難感受到詩人那種新奇、興奮、驚嘆之情。
接著兩句“赧郎明月夜,歌曲動寒川”,轉入對冶煉工人形象的描繪。詩人以粗獷的線條,略加勾勒,冶煉工人雄偉健壯的形象便躍然紙上?!棒隼伞倍钟迷~新穎,頗耐尋味。“赧”,原指因害羞而臉紅;這里是指爐火映紅人臉。從“赧郎”二字,可以聯(lián)想到他們健美強壯的體魄和勤勞、樸實、熱情、豪爽、樂觀的性格。結句“歌曲動寒川”,關合了上句對人物形象的塑造。冶煉工人一邊勞動,一邊歌唱,那嘹亮的歌聲使寒冷的河水都蕩漾起來了。他們唱的什么歌,詩人未加明點,讀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樣的補充和聯(lián)想。歌聲把寒川激蕩了,當然不會,這只是詩人的獨特感受,是夸張之筆,卻極為傳神。如果說,“赧郎”句只是描繪了明月、爐火交映下冶煉工人的面部肖像,那么,這一句則揭示出他們的內心世界,他們豐富的情感和優(yōu)美的情操,字里行間飽含著詩人的贊美歌頌之情。
這是一幅瑰瑋壯觀的秋夜冶煉圖。在詩人神奇的畫筆下,光、熱、聲、色交織輝映,明與暗、冷與熱、動與靜烘托映襯,鮮明、生動地表現(xiàn)了火熱的勞動場景,酣暢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煉工人的形象,確是古代詩歌寶庫中放射異彩的藝術珍品。
- 州將和丁內翰寄題延州龍圖新開柳湖五闋湖中新水照春輝,綠遍垂楊千萬枝。此地得非名細柳,暖煙偏照亞夫旗。
- 送以道上人住常州王潛泉別業(yè)茫茫野水接秋天,載去蘋花月一船。世上豈無閑宇宙,吳中別有好林泉。田豐綠薺桃晨雨,爨老紅蘿閉夕煙。早晚亦歸王戴邑,溪房相對鷺鷥眠。
- 詠雨·其二標簽:寫雨和氣吹綠野,梅雨灑芳田。新流添舊澗,宿霧足朝煙。雁濕行無次,花沾色更鮮。對此欣登歲,披襟弄五弦。
- 蘇幕遮 贈李哥緣再要出家李先生,難舍俗。出去還來,壞了昆山玉。覆水重收弦斷續(xù)。一事無成,惹得空撈漉。悔前非,明性燭?;饻鐭熛?,心上休懷毒。欲與馬風閑廝逐。直待年深,看透伊心腹。
- 百花亭朱檻在空虛,涼風八月初。山形如峴首,江色似桐廬。佛寺乘船入,人家枕水居。高亭仍有月,今夜宿何如?
- 和車制木牛新意出南陽,萬里飛芻不絕糧。故智莫能遵此日,卻將獨輻獻巖廊。
- 于中好·誰道陰山行路難誰道陰山行路難。風毛雨血萬人歡。松梢露點沾鷹紲,蘆葉溪深沒馬鞍。依樹歇,映林看。黃羊高宴簇金盤。蕭蕭一夕霜風緊,卻擁貂裘怨早寒。
- 戶曹廬陵胡君引年求謝事予視其精力未衰留之出守嗟何晚,懷歸已倦游。細看渾矍鑠,可是畏伊優(yōu)。幕下傾三語,山中賦四愁。平生大小阮,來往足風流。
- 雪牛露迥迥地趁不去,時復深村荒草行。一色皮毛都換了,荷擔須是者眾生。
- 夜影一池晴浸藕花月,午夜涼生菰葉風。風月無邊詩興動,品題收拾錦囊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