赴洛道中作詩
嗚咽辭密親。
借問子何之。
世網(wǎng)嬰我身。
永嘆遵北渚。
遺思結(jié)南津。
行行遂已遠。
野途曠無人。
山澤紛紆余。
林薄杳阡眠。
虎嘯深谷底。
雞鳴高樹巔。
哀風中夜流。
孤獸更我前。
悲情觸物感。
沈思郁纏1-1綿。
佇立望故鄉(xiāng)。
顧影凄自憐。
翻譯和注釋
譯文
策馬提韁赴征途,哽咽不語別至親。
若問將要何處去?官事繁雜纏我身。
放聲長嘆沿北渚,離思郁結(jié)在南津。
不停前進行已遠,野途荒漠空無人。
山澤眾多且彎曲,草木叢生極茂繁。
猛虎咆嘯深谷底,山雞嗚叫在樹巔。
凄風呼叫徹夜刮,離群野獸跑我前。
觸景感物生悲緒,深深思念更纏綿。
久久佇立望故鄉(xiāng),顧影自憐多憂煩。
注釋
洛:洛陽。
轡(pèi):馭馬的韁繩。總轡:控制韁繩。
之:往,至。
世網(wǎng):塵俗社會的一切,喻指法律禮教、倫理道德對人的束縛。嬰:糾纏,羈絆。此句意指作者離開家鄉(xiāng)遠赴洛陽是不得已而為之。
永嘆:長久嘆息。遵:順著,沿著。北渚:北面的水涯。
遺思:猶懷念。結(jié):郁結(jié),形容憂愁、氣憤積聚不得發(fā)泄。津:指渡口。此句意指與親人在南津的離別,是那么令人郁結(jié)滿懷。
紆:屈曲,曲折。紆余:迂回曲折的樣子。
林?。航诲e叢生的草木。杳:幽暗。阡眠:草木茂密貌。
哀風:凄厲的寒風。中夜:半夜。以上八句指作者旅途中的所見。
赴洛道中作詩問答
問:《赴洛道中作詩》的作者是誰?
答:赴洛道中作詩的作者是陸機
問:赴洛道中作詩是哪個朝代的詩文?
答:赴洛道中作詩是魏晉的作品
問:赴洛道中作詩是什么體裁?
答:五古
問:總轡登長路 出自哪首詩文,作者是誰?
答:總轡登長路 出自 魏晉陸機的《赴洛道中作詩》
問:總轡登長路 的下一句是什么?
答:總轡登長路 的下一句是 嗚咽辭密親。
問:出自陸機的名句有哪些?
答:陸機名句大全
赴洛道中作詩賞析
在吳國滅亡后,詩人于太康十年(公元289年),即二十九歲時,與弟弟陸云離開家鄉(xiāng)吳郡吳縣華亭(今上海市松江)赴洛陽?!陡奥宓乐凶鳌范鬃饔谒奥尻柾局?。本首詩組詩中的第二首。
- 句繞階流??,來砌樹陰陰。(任江淮尉題廳,《語林》)
- 訪孤山曾把梅詩細品題,逋仟去后可容追。君看疏影暗香句,二百年來無此詩。
- 呈折子明丈十首道中峻峙不容攀,咫尺今遭風引還。聞道公曾踞其上,莫憎官府久人間。
- 均慶寺一方靈跡兩峰間,左右芒山與碭山。勝地昔曾鐘王氣,高僧誰此掩禪關(guān)。翚飛巍殿煙瓴碧,翠削層崖苔蘚斑。千古英雄無處問,嶺頭依舊白云閑。
- 曉霽夜來細雨暗冥冥,曉起秋容入畫屏。水色凈涵天影碧,林梢微露遠峰青。嫩黃稼臥衡從畝,老翠柳拖長短亭。一晌西風醒睡眼,端如痛飲讀騷經(jīng)。
- 木蘭花碧落真人著紫衣,始堪相并木蘭枝。今朝繞郭花看遍,盡是深村田舍兒。
- 月下杲飲七首人靜更深丈室虛,欲眠聊復(fù)小踟躕。竹床最冷也成熱,羽扇不涼差勝無。
- 題高明堂后池雜景二首荒城岑寂冒春霏,竹落江村具體微。蛙怒愛為先雨叫,燕輕多作逆風飛。印波鸞鑒新荷小,礙路犀簪早筍肥。極目織塵都不動,元規(guī)安得汙人衣。
- 出北門記所見二首浮云冒山頂,橫碧門與直。所嗟籃輿駛,令我頭屢側(cè)。前瞻亦何有,浮圖梯七級。仿佛記遺基,當年居皖伯。
- 卷珠簾·記得來時春未暮記得來時春未暮,執(zhí)手攀花,袖染花梢露。暗卜春心共花語,爭尋雙朵爭先去。多情因甚相辜負,輕拆輕離,欲向誰分訴。淚濕海棠花枝處,東君空把奴分付。
- 有句同人伏,無私胄子知——— 劉得仁贈雍陶博士
- 我行河道差若安,亡奈眾堰為阻艱——— 滕岑行路難
- 瘴雨瀧間急,離魂峽外銷——— 李商隱送從翁從東川弘農(nóng)尚書幕
- 圓光月轉(zhuǎn)天。——— 王安中菩薩蠻
- 春蘭日應(yīng)妤——— 何遜擬青青河邊草轉(zhuǎn)韻體為人作其人識節(jié)工歌詩
- 繡衣非古官,漢乃有直指——— 趙蕃施衢州除浙西提刑以詩寄餞三首
- 更言大地一切眾生成正覺,吽吽,棒折也未——— 釋紹曇偈頌一百零二首
- 不如茅舍醉村酒,日與鄰翁相枕眠。——— 陸游追感往事
- 夜燈移宿鳥,秋雨禁行人。——— 張蠙經(jīng)荒驛
- 公論有誰能著腳,事機至此轉(zhuǎn)聱牙——— 四明士子上吳履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