臑筆順
臑筆順:撇、橫折鉤、橫、橫、橫、點、橫撇/橫鉤、豎、點、點 、點、點、橫、撇、豎、橫折鉤、豎、豎
基本解釋
臑 nào ㄋㄠˋ
- 牲畜前肢的下半截。
- 中醫(yī)指人自肩至肘前側靠近腋部的隆起的肌肉。
詳細解釋
臑 ér
〈動詞〉
(1) 通“胹”。煮,煮爛 [boil;cook]
肥牛之腱,臑若芳些?!?span id="hxdpp77" class="fbook">《楚辭·招魂》
(2) 又如:臑鱉(煮爛的鱉肉)
(3) 另見 nào
國語詞典
臑 ㄖㄨˊ rú
〈名詞〉
羊、豬等牲畜的前腿。后泛指人的上肢或動物的前肢。
《說文解字·肉部》:「臑,臂,羊豕曰臑。」
清·段玉裁·注:「謂人之臂在羊豕則曰臑也。」
《儀禮·少牢饋食禮》:「司馬升羊右胖,髀不升,肩臂臑?!?/p>
臑 ㄦˊ ér
〈副詞〉
肉煮至熟爛。
《文選·枚乘·七發(fā)》:「熊蹯之臑,勺藥之醬?!?br>唐·李善·注:「臑,熟也。」通「胹」。
臑 ㄋㄠˋ ?nào
(一)?之又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