喪
喪筆順
喪筆順:橫、豎、豎、橫折、橫、豎、橫折 、橫、橫、豎提、撇、捺喪異體字:
? 喪 ?? ?? ?? ?? ?? ?? ?? ?? ??基本解釋
●喪
喪 sāng ㄙㄤ 《廣韻》息郎切,平唐心。陽部。
- 哀葬死者的禮儀。如:居喪;服喪;治喪。《論語•陽貨》:“三年之喪,期已久矣。”
- 人的屍體、骨殖。《春秋•僖公元年》:“夫人氏(哀姜)之喪至自齊。”
- 姓。《通志•氏族略五》:“喪氏,見《姓苑》。”
●喪
喪 sàng ㄙㄤˋ 《廣韻》蘇浪切,去宕心。陽部。
- 逃亡;流亡。《説文•哭部》:“喪,亡也。”
- 失去;丟掉。《詩•大雅•皇矣》:“受祿無喪,奄有四方。”
- 滅亡;失敗。《論語•憲問》:“夫如是,奚而不喪?”
- 沮喪;悲悼。《商君書•更法》:“狂夫之樂,賢者喪焉。”
- 忘記;忘掉。《莊子•齊物論》:“今者吾喪我,汝知之乎?”
- 人死。《bai*虎通•崩薨》:“人死謂之喪。”
詳細(xì)解釋
喪
喪 sàng
〈動(dòng)〉
(1) (會(huì)意。小篆字形,上面是「哭』,下面是「亡」。表示哭已死去的人。本義:喪失)
(2) 同本義 [forfeit;lose]
喪,亡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東北喪朋。——《易·坤》。馬注:「失也?!?/p>
受祿無喪。——《詩·大雅·皇矣》
問喪無夫子乎。又,喪人無以爲(wèi)寶。——《禮記·檀弓》
宣王既喪南國(guó)之師。——《國(guó)語·周語》
非獨(dú)賢者有是心也,人皆有之,賢者能勿喪耳。——《孟子·告子上》
偃王行仁義而喪其國(guó)。——《韓非子·五蠹》
又如:喪明(眼睛失明);喪檢(喪失德行,失去檢點(diǎn));喪履(失去庇護(hù));喪精(失神);喪心(心理反常;喪失理智);喪志(喪失心志);喪律(喪失軍紀(jì));喪師(失去民心);喪師辱國(guó)(軍隊(duì)損失,國(guó)家蒙受恥辱);喪資(失去財(cái)產(chǎn))
(3) 死去 [die]
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,敗家喪身。——宋· 司馬光《訓(xùn)儉示康》
又如:喪軀(喪身);喪元(掉頭顱);喪僕(亡身);喪身(喪命);喪沒(滅亡,死亡);喪明之痛(喪子之痛);喪親(父或母亡);喪室(妻室喪亡);喪家子(喪失其家無所依存的人)
(4) 滅亡;失敗 [perish]
六國(guó)互喪,率賂秦耶?—— 宋· 蘇洵《六國(guó)論》
又如:喪師(戰(zhàn)?。?/font>;喪國(guó)之社(國(guó)家滅亡,無人祭祀的宗廟);喪師(戰(zhàn)敗而損失軍隊(duì));喪陷(失陷);喪敗(因失敗而受損失)
(5) 逃亡;流亡 [escape]。
如:喪人(逃亡到他國(guó)的人);喪物(耗竭財(cái)物)
(6) 忘記,忘掉 [forget]
今者吾喪我,汝知之乎?——《莊子》
(7) 灰心喪氣 [be discouraged]。
如:喪惘(悵惘失神);喪沮(灰心失望);喪門(喪家之門?;蚍Q惡人或使人倒黴的人)
(8) 另見 sāng;sang
常用詞組
喪梆 喪膽 喪德 喪魂落魄 喪家之犬 喪盡天良 喪門星 喪命 喪偶 喪氣 喪氣鬼 喪氣話 喪權(quán)辱國(guó) 喪生 喪失 喪失殆盡 喪天害理 喪亡 喪心病狂詞性變化
喪
(1) 喪、喪 sang
(2) ——見「哭喪著臉」( kūsangzhe liǎn)
(3) 另見 sāng;sàng
國(guó)語詞典
喪 ㄙㄤ sāng
〈名詞〉
-
有關(guān)死者的事宜。
如:「居喪」、「治喪」、「弔喪」。
《史記·卷八·高祖本紀(jì)》:「漢王聞之,袒而大哭。遂為義帝發(fā)喪,臨三日?!?/p> -
屍體。
《春秋·僖公元年》:「夫人氏之喪至自齊?!?br>《資治通鑑·卷六○·漢紀(jì)五十二·獻(xiàn)帝初平三年》:「鮑信戰(zhàn)死,操購求其喪不得,乃刻木如信狀,祭而哭焉。」 -
姓。如周代有喪左。
喪 ㄙㄤˋ sàng
〈動(dòng)〉
-
逃亡。
《詩經(jīng)·唐風(fēng)·葛生·序》:「好攻戰(zhàn),則國(guó)人多喪矣?!?/p> -
失去、丟掉。
如:「喪盡天良」、「喪權(quán)辱國(guó)」、「垂頭喪志」。
唐·韓愈〈李尚書書〉:「魂亡魄喪,影滅跡絕?!?/p> -
失敗、毀滅。
《論語·憲問》:「夫如是,奚而不喪?」
《國(guó)語·晉語》:「若紂有良子,而先紂喪,無章其惡而厚其敗?!?/p> -
死亡。
《書經(jīng)·金縢》:「武王既喪,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於國(guó)?!?br>南朝宋·劉義慶《 世說新語·賢媛》:「郗嘉賓喪,婦兄弟欲迎妹還,終不肯歸?!?/p>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