壎筆順
壎筆順:橫、豎、提、撇、橫、豎、橫折、點(diǎn)、撇 、橫、豎、橫、橫、點(diǎn)、點(diǎn)、點(diǎn)、點(diǎn)壎異體字:
坃 塤 壦 ??基本解釋
壎 xūn ㄒㄩㄣ
- 古代陶制吹奏樂器。其形上銳底平,大如鵝蛋或雞蛋,頂上有吹口,前面有三、四或五孔,後面有二孔,古今各異。也作“塤”。《説文•土部》:“壎,樂器也。以土為之,六孔。”
壎 xùn ㄒㄩㄣˋ
- 盂。《集韻•焮韻》:“壎,盂也。”
詳細(xì)解釋
壎
塤、壎 xūn
〈名詞〉
(形聲。從土,薰聲。本義:古代用陶土燒製的一種吹奏樂器,大小如鵝蛋,六孔,頂端爲(wèi)吹口。又叫「陶壎」) 同本義 [an egg-shaped, holed wind instrument]。也有用石、骨、象牙製成的
壎,樂器也。以土爲(wèi)之,六孔。——《說文》。字亦作塤。
壎簫管。——《周禮·小師》。注:「大如雁卵?!?/p>
調(diào)竽笙壎箎。——《禮記·月令》
伯氏吹壎,仲氏吹箎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何人斯》
如壎如箎。——《詩·大雅·板》。注:「其聲平下,與箎相諧?!?/p>
禮樂壎坎音也。——《bai*虎通》
凡六孔,上一、前三、後二。——《新定三禮圖·投壺圖·壎》
又如:壎箎(壎爲(wèi)土製樂器,篪爲(wèi)竹製樂器,壎篪合奏聲音和諧。後用以表示兄弟和睦,也代指兄弟)
國語詞典
壎 ㄒㄩㄣ xūn
〈名詞〉
-
樂器名。一種古代吹奏樂器。多為平底卵形,大小不一,吹孔在頂端,音孔或五或六,雙手捧之而吹。有石製、骨製,然以陶製為主,相傳為伏羲所創(chuàng)。
《詩經(jīng)·小雅·何人斯》:「伯氏吹壎,仲氏吹篪?!?/p>
壎 ㄒㄩㄢ ?xuān
-
(一)?之又音。


別人在查:
評論
發(fā)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