詛
詛筆順
詛筆順:點(diǎn)、橫、橫、橫、豎、橫折、橫 、豎、橫折、橫、橫、橫詛異體字:
謯 詛 ?? ??基本解釋
詛 zǔ ㄗㄨˇ
- 求神加禍於別人,現(xiàn)泛指咒罵:“百姓之咎怨誹謗,詛君於上帝者多矣”。詛咒。詛罵。
- 盟誓:“詛無畜羣公子”。
詳細(xì)解釋
詛
詛 zǔ
〈動(dòng)〉
(1) (形聲。從言,且( jū)聲。本義:詛咒)
(2) 同本義 [curse;damn;wish sb. evil]
詛,詶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否則厥口詛祈。——《書·無逸》。疏:“請(qǐng)神加殃謂之詛。”
以詛射潁考叔者。——《左傳·隱公十一年》
出此三物,以詛爾斯。——《詩(shī)·小雅·巧言》
一人祝之,一國(guó)詛之,一祝不勝萬詛,國(guó)亡,不亦宜乎?——《論衡》
又如:詛讓(咒罵責(zé)備);詛詈(詛咒;咒罵);詛恨(詛咒怨恨);詛書(詛咒的文字);詛魘(用詛咒來害人);詛祝(祈求鬼神加害於敵對(duì)之人);詛師(巫師);詛楚文(又稱“詛楚”。指秦王祈求天神克楚兵,收復(fù)其邊城)
(3) 盟誓,特指就小事或往事起誓 [take an oath]
掌盟詛。——《周禮》。鄭玄注:“盟詛,主於要誓,大事曰盟,小事曰詛。”
又如:詛盟(誓約);詛誓(盟誓)
常用詞組
詛罵 詛咒國(guó)語詞典
詛 ㄗㄨˇ zǔ
〈動(dòng)〉
-
咒罵或祈求鬼神降禍給他人。
如:「詛咒」。
《左傳·昭公二十年》:「民人苦病,夫婦皆詛?!?/p> -
立誓、起誓。
《左傳·宣公二年》:「驪姬之亂,詛無畜群公子,自是晉無公族。」
《漢書·卷六九·趙充國(guó)傳》:「先零遂與諸羌種二百餘人解仇交質(zhì)盟詛。」
〈名詞〉
-
誓言。
南朝梁·劉勰《文心雕龍·祝盟》:「及秦昭盟夷,設(shè)黃龍之詛?!?/p>


別人在查:
評(píng)論
發(fā)表評(píng)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