則筆順
則筆順:豎、橫折、撇、點、豎、豎鉤則異體字:
則 ?? ?? ?? ?? ??基本解釋
則 zé ㄗㄜˊ- 模范:以身作則。
- 規(guī)程,制度:規(guī)則??倓t。原則。細(xì)則。
- 效法:則先烈之言行。
- 表示因果關(guān)系,就,便:聞過則喜。
- 表示轉(zhuǎn)折,卻:今則不然。
- 表示肯定判斷,乃,是:此則余之罪也。
- 用在一、二、三……等數(shù)字后,列舉原因或理由:一則房子太小,二則參加的人數(shù)多。
- 與“做”相近(中國宋、元、明代小說、戲劇里常用):則甚(做什么)。
- 量詞,指成文的條數(shù):新聞兩則。
詳細(xì)解釋
- 則 zé
〈名詞〉
- (會意。金文從鼎,從刀。古代的法律條文曾刻鑄在鼎上,以便讓人遵守。本義:準(zhǔn)則,法則)
- 同本義 [criterion;norm;standard;rule]
- 則,等畫物也?!?span id="4imdivm" class="fbook">《說文》
- 則,法也;則,常也。——《爾雅》
- 根天地之氣,寒暑之和,水土之性,人民鳥獸草木之生物,雖不甚多,皆均有焉,而未嘗變也,謂之則?!?span id="u9mzlns" class="fbook">《管子·七法》
- 均守平則。——《周禮·大司馬》
- 法則以馭其官?!?span id="z5lr0ra" class="fbook">《周禮·太宰》
- 掌則以逆都鄙之治?!?span id="ez5oawm" class="fbook">《周禮·太史》。注:“亦法也?!?/li>
- 有物有則?!?span id="59giaco" class="fbook">《詩·大雅·烝民》
- 天不變其常,地不易其則。——《管子·形勢》
- 又如:則天(以天為法,治理天下);則度(法度);則效(則象。效法)
- 等級(由則的劃分等級引申而來) [grade]
- 古指三百平方里以下的采邑 [district about 300 square li]。王莽時以土方五十里為一則,為子男封邑
- 標(biāo)準(zhǔn)權(quán)衡器 [standard weighing device]
- 王者制事、立法、物度、軌則,壹稟于六律。——《史記》
- 榜樣 [example]。如:以身作則
〈動詞〉
- 劃分等級 [grade]
- 咸則三壤,成賦中邦?!?span id="eig4nsw" class="fbook">《書·禹貢》
- 仿效,效法 [follow;imitate]。如:則先烈之言行
- 做,作 [do]
- 眾人聽了,嚇得不敢則聲。——《紅樓夢》
- 正相反 [but]
- 又如:人皆好名,我則不然;則不(不但,不止)
- 表示相反或對照 [however]
- 則恥師焉?!啤?韓愈《師說》
- 又如:今則不然
- 表示平列關(guān)系 [and]
- 則桃李冬實。——宋· 沈括《夢溪筆談》
- 則桃李夏榮。
- 表示假設(shè),相當(dāng)于“若”、“如果” [if]
- 今則來,沛公恐不得有此。——《史記·高祖本紀(jì)》
- 雖然,表示讓步關(guān)系 [though]
〈副詞〉
- 用于判斷句表示肯定,相當(dāng)于“就” [so]
- 表示前后兩事時間相距很近,有因果、條件關(guān)系,相當(dāng)于“即”、“便” [then]
- 表示在發(fā)現(xiàn)某事時早已如此,或即將如此,相當(dāng)于“就”、“將” [immediately]
- 表示范圍,相當(dāng)于“僅”、“只” [only]
- 口耳之間則四寸耳,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?——《荀子》
- 又如: 則除(唯有, 只有); 則索(只好; 須得); 則情(只好管); 則故(只管,只顧)
- 對已然或發(fā)生的事強(qiáng)調(diào)??勺g為“都”、“已經(jīng)”、“原來” [already]
- 客則鼾睡?!鳌?魏禧《大鐵椎傳》
- 則學(xué)校大備?!淘?span id="sd5rnsl" class="fbook">《圖畫》
- 表示讓步,可譯為“倒”、“倒是” [instead;on the contrary]
- 則名微而眾寡?!?span id="0kjdjlu" class="fbook">《三國志·諸葛亮傳》
〈量詞〉
常用詞組
則則 則個 則例 則甚

別人在查:
評論
發(fā)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