剿說
詞典解釋
亦作“勦說”。抄襲別人的言論為己說。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毋剿説,毋雷同?!苯耍?a href="/hycd/b/b26112.htm" target="_blank">本作“ 勦 ”。 鄭玄 注:“勦,猶擥也。謂取人之説,以為已説。”一說為截斷別人的說話。 俞樾 《群經平議·禮記一》:“‘毋剿説,毋雷同’,皆承上文‘正爾容,聽必恭’而言。長者有言當敬聽之;若不待其言之畢,而橫發(fā)議論以絶斷之,是為剿説。”后人多從 鄭 說。 北周 庾信 《周兗州刺史廣饒公宇文公神道碑》:“公弱齡早慧,幼學夙成,立必正方,言無剿説?!苯?,一本作“ 勦 ”。 清 嚴有禧 《漱華隨筆·五經中額》:“剿説雷同,千篇一律?!?嚴復 《救亡決論》:“應之奈何?剿説是已。夫取他人之文詞,腆然自命為己出?!?/p>
勦説:打斷別人的言說。《資治通鑒·唐德宗建中四年》:“上騁辯必勦説而折人以言,上眩明必臆度而虞人以詐,如是則下之顧望者自便而切磨之辭不盡矣?!?胡三省 注:“此所謂勦説者,以人言未竟,勦絶其説而伸己之説也?!?
抄襲別人的言論為己說。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毋勦説,毋雷同?!?鄭玄 注:“勦,猶擥也,謂取人之説,以為己説?!?北周 庾信 《周兗州刺史廣饒公宇文公神道碑》:“公弱齡早慧,幼學夙成,立必方正,言無勦説?!眲啵槐咀鳌?剿 ”。 明 宋濂 《題陳忠肅公疏文跋語后》:“若夫君子小人,進退有繫於家國安危者,史臣褒貶,已有定論,茲不復勦説云。” 梁啟超 《萃報敘》:“又報章體例未善,率互相勦説,雜采讕語。”
國語詞典
勦說
-
剽竊他人的言論以為己出。
- 禮記.曲禮上:「毋勦說,毋雷同?!?/li>
- 北周.庾信.周兗州刺史廣饒公宇文公神道碑:「公弱齡早慧,幼志夙成,立必正方,言無勦說?!?/li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