搢笏
詞典解釋
亦作“ 搢忽 ”。1.插笏。古代君臣朝見時(shí)均執(zhí)笏,用以記事備忘,不用時(shí)插于腰帶上。《穀梁傳·僖公三年》:“ 陽穀 之會, 桓公 委端搢笏而朝諸侯?!?范寧 注:“搢,插也。笏,所以記事也?!?b>《墨子·公孟》:“ 公孟子 戴章甫,搢忽,儒服,而以見 子墨子 ?!?畢沅 校注:“忽即笏字?!?b>《穆天子傳》卷一:“天子大服,冕褘帗帶,搢曶夾佩,奉璧南面立于寒下?!?清 吳偉業(yè) 《吳門遇劉雪舫》詩:“ 新樂 初受封,搢笏登天廷?!?/p>
(2).引申指朝見。 明 董谷 《碧里雜存·寶志公》:“ 圣祖 異焉,勅建 靈谷寺 ……命太常歲祭,行搢笏之禮焉?!?/p>
0
糾錯(cuò)
詩詞名句推薦
- 因思贈(zèng)時(shí)語,特用結(jié)終始。——— 白居易感情
- 竹懶偏宜水,花狂不待風(fēng)。——— 盧照鄰春晚山莊率題
- 刲剔備百毒,更以焰烹——— 楊萬里送戴良輔藥者歸城郛
- 老大光陰能幾日,等閑臼口坐經(jīng)旬——— 白居易臼口阻風(fēng)十日
- 數(shù)間茅屋鏡湖濱,萬卷藏書不救貧——— 陸游暮春
- 厭苦群生含萬像,歸依大覺達(dá)三無——— 宋太宗緣識
- 直恐雪欺渾凍損,那知雪后越精神——— 史安叔和惜梅
- 抽身黃塵烏帽底,得意翠木清泉間——— 陸游游圜覺乾明祥符三院至暮
- 欲尋方次第,俄值疾充盈。——— 元稹哭女樊四十韻
- 泰畤迎年嚴(yán)漢祀,六宗祈福盛虞禋——— 楊億奉和御製南郊七言六韻詩
最新應(yīng)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