蒼顏已變長安風(fēng),后會(huì)更應(yīng)尤戢戢
出自宋代強(qiáng)至《京師逢徐良溫叟明府》:
弱冠相逢今四十,當(dāng)年壯氣虬龍蟄。
交情獨(dú)在酒盞深,人事細(xì)論衣袖濕。
詩書誤身浪自憐,公相滿眼誰可揖。
蒼顏已變長安風(fēng),后會(huì)更應(yīng)尤戢戢。
注釋參考
蒼顏
(1).蒼老的容顏。 宋 歐陽修 《醉翁亭記》:“蒼顏白髮,頽然乎其間者,太守醉也。” 清 孫枝蔚 《病》詩:“已識(shí)蒼顏瘦,何勞明鏡窺。”
(2).蒼翠之色。 宋 曾鞏 《冬望》詩:“長松夾樹蓋十里,蒼顏毅氣不可迴?!?清 孫枝蔚 《水嘆》詩之二:“古人心如雨中山,久雨益復(fù)識(shí)蒼顏?!?/p>
長安
[Chang'an] 長安地名始于秦朝,西漢、隋、唐等朝的都城,在今陜西西安一帶
詳細(xì)解釋(1).古都城名。 漢高祖 七年(公元前200年)定都于此。此后 東漢 獻(xiàn)帝 初、 西晉 愍帝 、 前趙 、 前秦 、 后秦 、 西魏 、 北周 、 隋 、 唐 皆于此定都。 西漢 末綠林、赤眉, 唐 末 黃巢 領(lǐng)導(dǎo)的農(nóng)民起義軍也曾建都于此。故城有二: 漢 城筑于 惠帝 時(shí),在今 西安市 西北。 隋 城筑于 文帝 時(shí),號 大興城 ,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東、南、西一帶。 唐 末就舊城北部改筑新城,即今 西安城 。
(2). 唐 以后詩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稱。 唐 李白 《金陵》詩之一:“ 晉 家南渡日,此地舊 長安 ?!?宋 周密 《武林舊事·淳熙八年》:“雪卻甚好,但恐 長安 有貧者。” 清 龔自珍 《同年馮文江索詩贈(zèng)行》:“ 馮君 才大行孔修,少年挾策 長安 游?!?/p>
后會(huì)
(1).日后相會(huì)?!犊讌沧印と宸罚骸氨擞袘賾僦?,未知后會(huì)何期?!?唐 朱放 《江上送別》詩:“惆悵空知思后會(huì),艱難不敢料前期。” 清 吳偉業(yè) 《送何省齋》詩:“后會(huì)良可希,尺書到猶未?!?/p>
(2).會(huì)合時(shí)遲到?!稘h書·彭越傳》:“與期旦日日出時(shí),后會(huì)者斬,旦日日出,十餘人后,后者至日中?!?/p>
戢戢
(1).密集貌。 唐 于鵠 《過凌霄洞天謁張先生祠》詩:“戢戢亂峯里,一峯獨(dú)凌天。” 宋 蘇舜欽 《天平山》詩:“ 吳 會(huì) 括眾山,戢戢不可數(shù),其間號 天平 ,突兀為之主。” 清 唐孫華 《狎客》詩:“戢戢附群蟻,殷殷聚飛螡?!?王旡生 《中國歷代小說史論》:“舉億兆人之材力,咸戢戢於一范圍之下,如羊豕然?!?/p>
(2).順從貌。 清 平云 《孤兒記》:“戢戢然勿敢少違?!?梁啟超 《中國積弱溯源論》:“不見夫戲獸者乎。以馬之駿、以猴之黠、以獅之戾、以象之鈍,而能使趨蹌率舞於一庭,應(yīng)弦合節(jié),戢戢如法者,何也?”
(3).象聲詞。形容細(xì)小之聲。 唐 元稹 《表夏》詩之八:“翩翩簾外鷰,戢戢巢內(nèi)雛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畫皮》:“一更許,聞門外戢戢有聲。”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口技》:“折紙戢戢然,拔筆擲帽丁丁然,磨墨隆隆然。”
(4).魚張口貌。 唐 杜甫 《又觀打魚》詩:“小魚脫漏不可記,半死半生猶戢戢?!?宋 梅堯臣 《五月十三日大水》詩:“戢戢后池魚,隨波去難留。” 清 黃宗羲 《振華鄭公神道碑》:“戢戢如枯魚之委于泥沙?!?/p>
強(qiáng)至名句,京師逢徐良溫叟明府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