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普寧《偈頌四十一首》:
頑處非常放軟頑,偏能陸地要撐船。
驀然撐向龍門去,蹤跡不知往那邊。
幾多望斷空惆悵,亦復嗟嘆淚潸然,巡得鸞膠續(xù)斷弦。
注釋參考
幾多
幾多 (jǐduō) 詢問數(shù)量;多少 how many 布幾多長?望斷
望斷 (wàngduàn) 遙望直至看不見 look as far as the eye can reach 望斷南飛雁惆悵
惆悵 (chóuchàng) 傷感;愁悶;失意 melancholy 羈旅而無友生,惘悵兮而私自憐?!冻o·九辯》 惆悵人亡書亦絕,后人無復見《青囊》!——《三國演義》 既自以心為形役,奚惆悵而獨悲?——陶淵明《歸去來兮辭》亦復
(1).也。表示同樣。《后漢書·霍谞傳》:“至於趨利避害,畏死樂生,亦復均也?!薄妒勒f新語·言語》“ 德操 曰” 南朝 梁 劉孝標 注:“如君所言,亦復佳?!?清 李漁 《閑情偶寄·詞曲·結(jié)構(gòu)》:“半途而廢者居多,差釐毫而謬千里者,亦復不少也?!?茅盾 《子夜》七:“弱者終不免被吞并,企業(yè)界中亦復如此?!?/p>
(2).又?!妒勒f新語·德行》“我何顏謝 桓公 ” 南朝 梁 劉孝標 注:“一門之內(nèi),有忠與孝,亦復何恨!”
嗟嘆
見“ 嗟嘆 ”。
亦作“ 嗟嘆 ”。吟嘆;嘆息?!抖Y記·樂記》:“言之不足,故長言之。長言之不足,故嗟嘆之。嗟嘆之不足,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?!薄稏|觀漢記·牟融傳》:“帝數(shù)嗟嘆,以為才堪宰相。”《世說新語·文學》“ 晏 聞 弼 名” 劉孝標 注引《王弼別傳》:“ 弼 之卒也, 晉景帝 嗟嘆之?!薄短綇V記》卷二○四引 唐 袁郊 《甘澤謠·許云封》:“﹝ 韋應物 ﹞夜泊 靈璧驛 。時云天初瑩,秋露凝冷,舟中吟諷,將以屬詞。忽聞 云封 笛聲,嗟嘆良久?!薄抖膛陌阁@奇》卷十四:“今日既承不棄到此,如何只是嗟嘆?” 丁玲 《莎菲女士日記·三月二十七》:“他聽見明天我要上山時,他顯出的那驚詫和一種嗟嘆,又很安慰到我,于是我真的笑了?!?/p>
潸然
潸然 (shānrán) 流淚的樣子 tearfully;in tears 不覺潸然淚下鸞膠
鸞膠 (luánjiāo) 相傳以鳳凰嘴和麒麟角煎的膠可粘合弓弩拉斷了的弦。俗稱喪妻男子再婚 a man who has lost his wife斷弦
[one's wife died] 古時以琴瑟比喻夫婦,故稱妻子死了叫斷弦
舅斷弦未續(xù)。——《聊齋志異》
詳細解釋亦作“ 斷絃 ”。 1.斷絕的弓弦;斷絕的琴弦。 晉 王嘉 《拾遺記·吳》:“神膠出 鬱夷國 ,接弓弩之斷弦,百斷百續(xù)也。” 南朝 陳 徐陵 《諫仁山深法師罷道書》:“乃知斷弦可續(xù),情去難留?!?/p>
(2).指斷絕的弦音。猶言馀響。 北周 庾信 《怨歌行》:“為君能歌此曲,不覺心隨斷絃?!?/p>
(3).絕弦。斷絕琴弦。典出《呂氏春秋·本味》: 伯牙 善彈琴, 鍾子期 聽之,即能知其意,“ 鐘子期 死, 伯牙 破琴絶絃,終身不復鼓琴”。 宋 蘇軾 《書文與可墨竹》詩:“空遺運斤質(zhì),卻吊斷絃人?!?/p>
(4).古以琴瑟調(diào)和喻夫婦和諧,故謂喪妻為斷弦。 唐 徐彥伯 《閨怨》詩:“煖手縫輕素,嚬蛾續(xù)斷弦?!?宋 鄭剛中 《答潼州宇文龍圖》:“自聞抱琴瑟斷絃之悲,日欲修慰。” 明 葉憲祖 《鸞鎞記·秉操》:“我有個兄弟新來斷絃,不如把來嫁與我兄弟?!薄豆賵霈F(xiàn)形記》第三八回:“他是上年八月斷弦,目下尚虛中饋?!?/p>
(5).謂失妻。 唐 白居易 《得甲去妻后妻犯罪請用子蔭贖罪甲怒不許判》:“ 王吉 去妻,斷絃未續(xù); 孔氏 出母,疏綱將加?!?/p>
釋普寧名句,偈頌四十一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