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愿攀鱗進(jìn),人思臥轍留
出自宋代王之道《送趙端質(zhì)歸朝》:
圣治中興日,宗藩第一流。
九重資共理,三載賴分憂。
昨日交符虎,當(dāng)時競帶牛。
咄咄成藥石,談笑獲鋤耰。
善政稱無擾,罷民遂有瘳。
教風(fēng)興子弟,膏澤被田疇。
士論高強(qiáng)漢,王功繼屏周。
外臺書課最,禁從表才猷。
往矣登青瑣,宜哉建碧油。
瘡痍爭借寇,憔悴獨依劉。
我愿攀鱗進(jìn),人思臥轍留。
是行端可喜,名姓在金甌。
注釋參考
攀鱗
比喻依附帝王以成功名。多指科舉及第。 元 王惲 《送王子初總管奉詔北上》詩:“煙霞未遂攀鱗志,葵藿空懷向日誠。” 明 唐順之 《送王生歸蜀》詩:“只解攀鱗易,何言獻(xiàn)璧非?!?/p>
臥轍
東漢 侯霸 為 淮陽 太守,征入都,百姓號哭遮使車,臥于轍中,乞留 霸 一年。見《后漢書·侯霸傳》。后常用為挽留去職官吏的典故。 南朝 梁 任昉 《<王文憲集>序》:“三年,解 丹陽 尹,領(lǐng)太子少傅,餘悉如故。掛服捐駒,前良取則;臥轍棄子,后予胥怨?!?唐 杜甫 《奉送王信州崟北歸》詩:“解龜踰臥轍,遣騎覓扁舟?!?元 柯丹丘 《荊釵記·民戴》:“臥轍攀鞍無計策,離歌別酒眾難忘?!?/p>
王之道名句,送趙端質(zhì)歸朝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