連赤松之佳氣,過三洞之罡風(fēng)
出自宋代唐仲友《續(xù)八詠雙溪占勝地》:
占勝地,勝地難摹寫。
二水護(hù)城闉,千山帶林野。
山林郁蒼蒼,千里遙相望。
括蒼轉(zhuǎn)曉色,九峰含夕陽。
危欄壓雉堞,嘉名寄文章。
陰晴閱變態(tài),晝夜無故常。
郊平漲潦涉滄溟,渚回澄波縈素練。
霽后遙岑歷歷分,霧中疊嶂濛濛見。
增遠(yuǎn)目兮雙明,含清輝兮四面。
奉分星之肸蚃,切宸居之眩轉(zhuǎn)。
邦人來此意以恭,客子臨之游欲倦。
神莫睹,敬先通。
言有盡,興無窮。
煙籠野以浮碧,浪射霞而涌紅。
連赤松之佳氣,過三洞之罡風(fēng)。
仰層閣而跂翼,俯浮梁而臥虹。
數(shù)征帆而引興,瞻倦翼而省躬。
接弦歌之盈耳,震鼓角之凌空。
洪鐘發(fā)天半,清磬入云中。
英靈降神異,膏腴生物豐。
注釋參考
赤松
(1).即 赤松子 。(1)《楚辭·遠(yuǎn)游》:“聞 赤松 之清塵兮,愿承風(fēng)乎遺則。”《韓非子·解老》:“ 赤松 得之,與天地統(tǒng)?!?漢 王充 《論衡·無形》:“ 赤松 、 王喬 ,好道為仙,度世不死。”參見“ 赤松子 ”。(2) 唐 李白 《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》詩:“落帆 金華 岸, 赤松 若可招。” 王琦 注引《太平寰宇記》:“ 金華縣 有 赤松澗 , 赤松子 游 金華山 ,以火zi{1-1}燒而化。”又引《浙江通志》:“ 金華縣 北有 赤松山 ,相傳 黃初平 叱石成羊處。 初平 號 赤松 ,故山以是名。”參見“ 赤松子 ”。
(2).亦作“ 赤誦 ”。復(fù)姓。 晉 干寶 《搜神記》卷八:“吾姓為 赤松 ,名 時(shí)喬 ,字 受紀(jì) 。”《宋書·符瑞志上》作“赤誦”。
(3).常綠喬木,樹皮較薄,淡黃紅色。木材質(zhì)粗,較堅(jiān)韌,供建筑、造紙等用,樹干可采松脂。又為觀賞樹。
佳氣
(1).美好的云氣。古代以為是吉祥、興隆的象征。 漢 班固 《bai{1*1}虎通·封禪》:“德至八方則祥風(fēng)至,佳氣時(shí)喜?!?唐 李白 《明堂賦》:“含佳氣之青蔥,吐祥煙之鬱嵂。” 宋 王安石 《南鄉(xiāng)子》詞之二:“自古帝王州,鬱鬱蔥蔥佳氣浮?!?明 高啟 《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》詩:“ 秦皇 空此瘞黃金,佳氣蔥蔥至今王?!?曹禺 《王昭君》第二幕:“遠(yuǎn)望宮殿嵯峨,滿山翠柏,麗日陽春,佳氣騰騰。”
(2).泛指美好的風(fēng)光。 唐 儲(chǔ)光羲 《洛陽道五首獻(xiàn)呂四郎中》之三:“大道直如髮,春日佳氣多?!?/p>
(3).清雅的氣味。 唐 杜甫 《枯楠》詩:“涷雨落流膠,衝風(fēng)奪佳氣?!?宋 王安石 《朱朝議移法云蘭》詩:“幽蘭有佳氣,千載閟山阿?!?/p>
三洞
(1).道教經(jīng)典分洞真、洞玄、洞神三部,合稱“三洞”。言通玄達(dá)妙,其統(tǒng)有三,故云“三洞”。見《云笈七籤》卷六引《道門大論》。 南朝 梁簡文帝 《吳郡石像銘》:“又有受持 黃 老 ,好尚神仙,職在三洞,身帶八景,更竭丹款,復(fù)共奉迎。”
(2).借指道家的名山洞府。 唐 顧況 《步虛詞》:“迥步游三洞,清心禮七真?!?宋 王禹偁 《太一宮祭迴寄韓德純道士》詩:“自慙懷祿仕,蠹此力穡民。又拋三洞趣,來入九衢塵。”
罡風(fēng)
罡風(fēng) (gāngfēng) 道家稱天空極高處的風(fēng),現(xiàn)在有時(shí)用來指強(qiáng)烈的風(fēng) wind in the upper space 罡風(fēng)誤送到蓬萊,昔種琪花今已開。—— 宋· 劉克莊《夢館宿》唐仲友名句,續(xù)八詠雙溪占勝地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