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孔平仲《禾熟》:
百里西風(fēng)禾黍香,鳴泉落竇谷登場(chǎng)。
老牛粗了耕耘債,嚙草坡頭臥夕陽(yáng)。
注釋參考
百里
(1).一百里。謂距離甚遠(yuǎn)?!兑住ふ稹罚骸罢痼@百里,不喪匕鬯。”《詩(shī)·大雅·桑柔》:“維此圣人,瞻言百里?!薄妒酚洝O子吳起列傳》:“兵法,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?!?宋 蘇軾 《明君可與為忠言賦》:“心茍無(wú)邪,既坐瞻於百里;人思其效,將或錫之十朋。” 清 紀(jì)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如是我聞二》:“乃知天下事,但知其一,不知其二,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憂者,始服 永公 ‘熟慮其后’一言,真‘瞻言百里’也?!?/p>
(2).古時(shí)諸侯封地范圍?!睹献印とf(wàn)章下》:“天子之制,地方千里,公侯皆方百里?!焙笥靡苑Q諸侯國(guó)。參見(jiàn)“ 百里之命 ”。
(3).亦謂地小?!睹献印す珜O丑上》:“然而 文王 ( 周文王 )猶方百里起,是以難也?!薄盾髯印ぶ倌帷罚骸肮噬朴弥?,則百里之國(guó)足以獨(dú)立矣?!?/p>
(4).古時(shí)一縣所轄之地。因以為縣的代稱。《漢書(shū)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縣大率方百里?!?漢 蔡邕 《太尉陳公贊》:“公在百里,有西產(chǎn)之惠,賜命方伯,分 陜 餘慶?!?晉 陶潛 《酬丁柴?!吩?shī):“秉直司聰,惠于百里?!?唐 王勃 《上明員外啟》:“三冬文史,先兆跡於青衿;百里絃歌,即馳芳於墨綬?!?/p>
(5).借指縣令?!逗鬂h書(shū)·循吏傳·仇覽》:“ 渙 ( 王渙 )謝遣曰:‘枳棘非鸞鳳所棲,百里豈大賢之路。’” 李賢 注:“時(shí) 渙 為縣令,故自稱百里也?!薄赌淆R書(shū)·文學(xué)傳·崔慰祖》:“帝( 明帝 )欲試以百里, 慰祖 辭不就?!?宋 王禹偁 《畬田詞》序:“茍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,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,庶乎污萊盡闢矣?!?/p>
(6).寶劍名。 晉 崔豹 《古今注·輿服》:“ 吳大帝 有寳刀三,寳劍六。寳劍六:一曰白虹……六曰百里?!?/p>
(7).復(fù)姓。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。見(jiàn)《孟子·萬(wàn)章上》。
西風(fēng)
西風(fēng) (xīfēng) 從西方吹來(lái)的風(fēng) westerly 溫帶的盛行西風(fēng) west wind 指秋風(fēng) 比喻腐朽沒(méi)落的力量或氣勢(shì)禾黍
(1).禾與黍。泛指黍稷稻麥等糧食作物?!妒酚洝に挝⒆邮兰摇罚骸胞溞銤u漸兮,禾黍油油?!薄逗鬂h書(shū)·承宮傳》:“后與妻子之 蒙陰山 ,肆力耕種,禾黍?qū)⑹耄擞姓J(rèn)之者, 宮 不與計(jì),推之而去,由是顯名?!?宋 曾鞏 《送程公闢使江西》詩(shī):“袴襦優(yōu)足徧里巷,禾黍豐穰罄郊野?!?郭沫若 《中國(guó)古代社會(huì)研究》第一篇第一章第二節(jié):“由草料的恐慌,發(fā)生了芻秣的栽培;由芻秣的栽培,更發(fā)明了禾黍的種植?!?/p>
(2).《詩(shī)·王風(fēng)·黍離序》:“《黍離》,閔 宗周 也。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,過(guò)故宗廟宮室,盡為禾黍。閔 宗周 之顛覆,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(shī)也。”后以“禾黍”為悲憫故國(guó)破敗或勝地廢圮之典。 唐 許渾 《金陵懷古》詩(shī):“楸梧遠(yuǎn)近千官塚,禾黍高低 六代 宮?!?宋 蘇軾 《南都妙峰亭》詩(shī):“池臺(tái)半禾黍,桃李餘榛菅?!?明 梁辰魚(yú) 《浣紗記·擒嚭》:“千載 吳 宮皆禾黍。嘆故國(guó)已無(wú)望?!?清 周實(shí) 《重九偕吹萬(wàn)天梅亞希哲夫石子平子諸子過(guò)明故宮謁孝陵有作》詩(shī)之一:“松楸抱恨依殘日,禾黍傷心賦變風(fēng)?!?/p>
鳴泉
(1).淙淙鳴響的泉水。 唐 張鷟 《游仙窟》:“激石鳴泉,疏巖鑿磴?!?/p>
(2).使泉水淙淙鳴響。 唐 李嶠 《楚望賦》:“眇乎忽然,高山之顛。露團(tuán)團(tuán)而濕草,風(fēng)烈烈而鳴泉?!?/p>
(3).泉水名。 宋 蘇軾 《<鳴泉思>思君子也君子抱道且殆而時(shí)弗與民咸思之鳴泉故基堙圮殆盡眉山蘇軾搔首踟躕作<鳴泉思>以思之》詩(shī):“ 鳴泉 鳴泉 ,經(jīng)云而潺湲?!?/p>
登場(chǎng)
登場(chǎng) (dēngchǎng) 收割運(yùn)到場(chǎng)上 be carried to the threshing ground 小麥已經(jīng)登場(chǎng) 出現(xiàn)在舞臺(tái)上 come on stage孔平仲名句,禾熟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