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川豈不農(nóng),三輔豈不耕。
出自唐朝皮日休《正樂府十篇·農(nóng)父謠》
農(nóng)父冤辛苦,向我述其情。難將一人農(nóng),可備十人征。
如何江淮粟,挽漕輸咸京。黃河水如電,一半沈與傾。
均輸利其事,職司安敢評。三川豈不農(nóng),三輔豈不耕。
奚不車其粟,用以供天兵。美哉農(nóng)父言,何計(jì)達(dá)王程。
注釋參考
三川
(1).三條河流的合稱,所指不一。(1) 西周 以 涇 、 渭 、 洛 為三川。《國語·周語上》:“ 幽王 二年, 西周 三川皆震?!?韋昭 注:“三川, 涇 、 渭 、 洛 ,出於 岐山 ?!?2) 東周 以 河 、 洛 、 伊 為三川?!稇?zhàn)國策·秦策一》:“親 魏 善 楚 ,下兵三川。”《文選·鮑照〈詠史〉》:“五都矜財(cái)雄,三川養(yǎng)聲利?!?李善 注引 韋昭 曰:“有 河 、 洛 、 伊 ,故曰三川?!?/p>
(2).指洛陽。 南朝 宋 顏延之 《北使洛陽》詩:“前登 陽城 路,日夕望三川?!?唐 王維 《送韋大夫東京留守》詩:“云旗蔽三川,畫角發(fā)龍吟?!?趙殿成 注:“《史記》索隱:三川,今 洛陽 也?!?/p>
豈不
豈不 (qǐbù) 難道不…?怎么不…? wouldn’t it result in 豈不容易?三輔
(1). 西漢 治理京畿地區(qū)的三個(gè)職官的合稱。亦指其所轄地區(qū)。 漢 初京畿官稱內(nèi)史, 景帝 二年分置左、右內(nèi)史,與主爵中尉(后改都尉)合稱三輔。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主爵都尉為右扶風(fēng),右內(nèi)史為京兆尹,左內(nèi)史為左馮翊,治所皆在 長安 城中?!稘h書·景帝紀(jì)》:“三輔舉不如法令者,皆上丞相御史請之?!?顏師古 注:“此三輔者,謂主爵中尉及左右內(nèi)史也。”《太平御覽》卷一liu{1*1}四引《三輔黃圖》:“ 武帝 太初 元年改內(nèi)史為京兆尹,以 渭城 以西屬右扶風(fēng), 長安 以東屬京兆尹, 長陵 以北屬左馮翊,以輔京師,謂之三輔?!?/p>
(2).泛稱京城附近地區(qū)為三輔。 明 何景明 《送張?jiān)率逃茬軆?nèi)》詩:“三輔自來多寇盜,五陵今日更豪雄。” 清 黃遵憲 《天津紀(jì)亂》詩之一:“何堪三輔地,棼亂遂如絲?!?/p>
(3). 前燕 慕容儁 以 慕容恪 為輔國將軍, 慕容評 為輔弼將軍,左長史 陽騖 為輔義將軍,謂之三輔。見《資治通鑒·晉穆帝永和五年》。
皮日休名句,正樂府十篇·農(nóng)父謠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