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印肅《十二時歌》:
雞鳴丑,飛空著地波波走。
演若達(dá)多再得頭,依前不換舊時首。
無不無,有不有,有無不到休開口。
拈槌豎拂有誰知,逐跡尋臊真獵狗。
注釋參考
豎拂
《景德傳燈錄·齊安禪師》:“有講來參,師問云:‘坐主,蕰何事業(yè)?’對云:‘講《華嚴(yán)經(jīng)》?!瘞熢疲骸袔追N法界?’對云:‘廣説則重重?zé)o盡,略説有四種法界?!瘞熦Q起拂子,云:‘遮箇是第幾種法界?’坐主沉吟,徐思其對。”本謂高僧談禪說理時豎起拂塵,用以難倒對方。后有“豎拂”一語本此。 宋 陸游 《即事》詩之一:“君知此段神通否,豎拂能降百萬魔?!?/p>
逐跡
追蹤?!栋儆鹘?jīng)·偷牦牛喻》:“譬如一村,共偷犛牛,而共食之。其失牛者,逐跡至村?!?/p>
獵狗
獵狗 (liègǒu) 用于追獵的狗,具下垂的大耳朵、深沉的叫聲和利用嗅跡跟蹤獵物的本領(lǐng),又稱“獵犬” hounting dog;hound釋印肅名句,十二時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