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王之望《再和》:
年將六秩諸衰具,漏盡鐘鳴行不住。
一身許國銖兩輕,萬里攜家斗升赴。
五羊大夫習(xí)勞苦,三鱣先生嗟晚暮。
分為一世數(shù)奇人,踏遍九州多半路。
早歲嘗為梁甫吟,中途已失邯鄲步。
窮通有命常自樂,幽顯無慚方不懼。
每讀商書戒十愆,不憂漢法干三互。
奔走頻驚使節(jié)光,叨逾敢嘆儒冠誤。
車下奪牛任客疑,水中見蟹從人怒。
怨恩肯效兒女語,正直猶希鬼神護(hù)。
平生事業(yè)在方冊,將老精神弊泉布。
九重德意日邊遠(yuǎn),十萬師徒關(guān)外聚。
不令圣澤皆下沾,寧免吾皇尚西顧。
上為朝廷廣霖雨,下令郡邑清蒙霧。
乘軺無術(shù)漫觀風(fēng),分陜維賢倚行露。
青天云霧昔曾披,綠水芙蓉今密附。
郊坰小隊(duì)連后乘,燕寢清香同妙炷。
鳥雀難偕鴻鵠飛,駑駘暫逐驊騮鶩。
自憐落落王平子,遇此汪汪黃叔度。
但憂溫詔趣公歸,蔭宇不容孤跡寓。
注釋參考
奔走
奔走 (bēnzǒu) 為某種目的而奔波忙碌 rush about 無奔走之勞矣。——明· 宋濂《送東陽馬生序》 永之人爭奔走焉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 很快地走;急行 hasten;run使節(jié)
使節(jié) (shǐjié) 一國派駐另一國的外交代表;一國派往另一國辦事的代表 minister;diplomatic envoy 得任命大使、其他政府使節(jié)和領(lǐng)事 古時(shí)指使者所持的符節(jié) tally儒冠
(1).古代儒生戴的帽子?!妒酚洝めB生陸賈列傳》:“ 沛公 不好儒,諸客冠儒冠來者, 沛公 輒解其冠,溲溺其中?!?唐 韓愈 《送侯參謀赴河中幕》詩:“猶思脫儒冠,棄死取先登?!?清 侯方域 《司成公家傳》:“﹝ 鄧生 ﹞詬公謂:‘若乃養(yǎng)馬,而我職弟子員,冠儒冠?!?/p>
(2).借指儒生。 唐 杜甫 《奉贈(zèng)韋左丞丈二十二韻》:“紈袴不餓死,儒冠多誤身?!?宋 王禹偁 《謝宣賜表》:“儒冠之榮,無以加此。” 清 方文 《送蕭賡九北歸》詩:“ 長干 一見喜且悲,儒冠端被虛名誤?!?/p>
王之望名句,再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小豆少兒TV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