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泉鳴石澗,地籟響巖風(fēng)
出自唐代虞世南《奉和幽山雨后應(yīng)令》:
肅城鄰上苑,黃山邇桂宮。
雨歇連峰翠,煙開竟野通。
排虛翔戲鳥,跨水落長虹。
日下林全暗,云收嶺半空。
山泉鳴石澗,地籟響巖風(fēng)。
注釋參考
山泉
山泉 (shānquán) 山地涌出的泉水 mountain spring 清澈的山泉鳴石
(1).撞擊后能傳聲甚遠(yuǎn)的石頭??勺髡枋?、磬石?!渡胶=?jīng)·中山經(jīng)》:“﹝ 長石之山 ﹞其西有谷焉,名曰 共谷 ,多竹, 共水 出焉,西南流注于 洛 ,其中多鳴石。” 郭璞 注:“ 晉 永康 元年, 襄陽郡 上鳴石,似玉,色青,撞之聲聞七八里,即此類也?!?袁珂 校注:“鳴石,蓋磬石之類。 郭 説 襄陽郡 上鳴石,見《晉書·五行志》?!?北周 庾信 《夜聽搗衣》詩:“鳴石出 華陰 ,虛桐採鳳林?!?唐 楊炯 《和劉長史答十九兄》:“宮徵諧鳴石,光輝掩燭輪。”
(2).使山石發(fā)出鳴聲。 南朝 宋 鮑照 《游思賦》:“鴻晨驚以響湍,泉夜下而鳴石。”
地籟
(1).風(fēng)吹大地的孔穴而發(fā)出的聲響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:“地籟則眾竅是已,人籟則比竹是已?!?成玄英 疏:“地籟則竅穴之徒,人籟則簫管之類?!薄肚f子·齊物論》:“女聞人籟而未聞地籟,女聞地籟而未聞天籟乎!” 宋 陸游 《雪歌》:“初聞萬竅號(hào)地籟,已見六出飛天花。” 金 元好問 《空山河巨川虛白庵》詩之一:“空谷自能生地籟,浮云爭得翳天光!”
(2).指穴谷。 清 徐昂發(fā) 《雁門關(guān)》詩:“側(cè)磴上空曲,攀危凌地籟。”
虞世南名句,奉和幽山雨后應(yīng)令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