益友來在門,疏拙不見取
出自宋代黃庭堅《行行重行行贈別李之儀》:
行行重行行,我有千里適。
親交愛此別,勸我善眠食。
惟君好懷抱,高義動顏色。
贈子青瑯玕,結(jié)以永弗諼。
拭目仰盛德,洗心承妙言。
子道甚易行,易行乃難忘。
虛名織女星,不能成文章。
微君好古學(xué),尚誰發(fā)予狂。
事親見不足,擇友知無方。
大圣急先務(wù),君其愛穨光。
外將周物情,中不敦己道。
以客從主人,辨之苦不早。
行身居言前,悟理在意表。
茍能領(lǐng)斯會,大自足諸小。
勿念一朝患,勿忘終身憂。
忠誠照屋漏,萬物將自求。
此道不予欺,實吾聞之丘。
群居行小慧,宴笑奉樽俎。
益友來在門,疏拙不見取。
誰不聞此風(fēng),去君鴻鵠舉。
注釋參考
益友
益友 (yìyǒu) 對自己的思想、工作、學(xué)習(xí)有幫助的朋友 friend and mentor 圣賢之君,皆有益友。——《晏子春秋·雜篇》 良師益友疏拙
亦作“疎拙”。1.粗疏笨拙;粗略拙劣?!俄n非子·難四》:“事以微巧成,以疏拙敗?!?唐 成玄英 《<莊子>序》:“依 子玄 所注三十篇,輒為疏解,總?cè)?。雖復(fù)詞情疏拙,亦頗有心跡指歸?!?金 王若虛 《文辨一》:“ 遷 文雖奇,疎拙亦多,不必皆可取也?!?王統(tǒng)照 《<短篇小說選集>序言》:“對社會生活的經(jīng)歷與認(rèn)識的浮淺,思想的薄弱,想像力的欠缺,文詞的疏拙,在這里不必一一具述。”
(2).懶散笨拙。 唐 羅隱 《寄許融》詩:“多病仍疏拙,唯君與我同?!?宋 蘇舜欽 《維舟野步呈子履》詩:“古人負(fù)才業(yè),未必為世用;吾儕性疎拙,擯棄安足痛?!?明 劉基 《謝恩表》:“臣 基 一介愚庸,生長南裔,疎拙無似?!?/p>
不見
不見 (bùjiàn) 不曾相見 do not see;do not meet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見不著;丟失 be lost;be missing 一輛新自行車轉(zhuǎn)身就不見了黃庭堅名句,行行重行行贈別李之儀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