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黃庭堅(jiān)《清閑處士頌》:
至樂山中,嘉木之樾。
有人天游,風(fēng)云為馬,鷗鷺為舟。
有詩客李發(fā),字之曰清閑處士。
而蜀有豪士王當(dāng),以為蓋謝敷之流。
其清也不登市井之隴,其閑也不齅王公之勾。
傲睨萬物,逍遙一丘。
身與長松共老,名與北斗俱休。
涪翁曰名之不稱實(shí)也久矣,吾子何以是為哉。
書潞則失涿,謂鷹則化鳩。
故一以我為馬,一以我為牛。
蓋有有其實(shí)而不受,亦有無其實(shí)而固求者也。
常試為吾子道清閑之乎致乎。
水之為物,甚寒而極清。
郁為堅(jiān)冰,得溫而釋,遍利諸生。
云之為物,無心而出岫穴。
風(fēng)休雨息,反一無跡。
我觀古人,以是為則。
若夫污泥濁水,與蛙同生,不溷其清。
自操井臼,日耕茺徼,未嘗不閑。
惟有道者能藏於天,吾子何處焉。
清閑曰我無所用於世,而從所好。
惟水云與之忘老,何敢以為有道。
涪翁曰舐痔十乘,曹商自優(yōu),非君清流。
商財計得白圭,擬國以閑為慝。
雖然同一大夢,達(dá)者先覺。
方在蟻垤,憂樂計校也。
世無公孫僑孔仲尼,誰辨夢覺。
亦曰舉世溷濁,惟我獨(dú)清。
萬法本閑,而人自擾擾爾。
注釋參考
萬法
佛教語。梵語dharma,意譯“法”,指事物及其現(xiàn)象,也指理性、佛法等。“萬法”指一切事物。 南朝 宋 朱昭之 《難顧道士<夷夏論>》:“《金剛般若》,文不踰千,四句所弘,道周萬法?!?宋 蘇軾 《東林第一代廣慧禪師真贊》:“而況於出三界,了萬法,不生不老,不病不死,應(yīng)物而無情者乎?!?明 汪廷訥 《獅吼記·攝對》:“有則萬法俱來,無時一絲不掛,貧僧 佛印 是也。”
自擾
(1).猶自亂。《宋史·折克行傳》:“城成,諜言寇至,軍中皆戒嚴(yán), 克行 止之曰:‘彼自擾耳?!讯弧!?/p>
(2).猶自馴?!段倪x·左思<魏都賦>》:“莫黑匪烏,三趾而來儀。莫chi{1*1}匪狐,九尾而自擾?!?李善 注引 應(yīng)劭 曰:“《漢書》曰:擾音擾,馴也?!?/p>
黃庭堅(jiān)名句,清閑處士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測地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