暮春元巳,春服初裁
出自唐代高瑾《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(得哉字)》:
暮春元巳,春服初裁。
童冠八九,于洛之隈。
河堤草變,鞏樹花開。
逸人談發(fā),仙御舟來。
間關(guān)黃鳥,瀺灂丹腮。
樂飲命席,優(yōu)哉悠哉。
注釋參考
暮春
暮春 (mùchūn) 春天最后一段時間,指農(nóng)歷三月 end of spring元巳
即上巳。陰歷三月上旬的巳日。舊俗于此日臨水祓除不祥,叫做“修禊”。自 三國 魏 以后,把這個節(jié)日固定為三月三日。 漢 張衡 《南都賦》:“暮春之禊,元巳之辰,方軌齊軫,祓于陽瀕。”自 三國 魏 以后,把這個節(jié)日固定為三月三日?!段倪x·沉約<三月三日率爾成篇>詩》:“麗日屬元巳,年芳具在斯?!?張銑 注:“元巳,上巳也。”
春服
春日穿的衣服?!墩撜Z·先進》:“莫春者,春服既成?!?晉 陶潛 《時運》詩:“襲我春服,薄言東郊。” 宋 梅堯臣 《湖州寒食陪太守南園宴》詩:“游人春服靚粧出,笑踏俚歌相與嘲?!?明 張羽 《三月三日期黃許二山人游覽不至因寄》詩:“濟濟少長集,鮮鮮春服明。”
高瑾名句,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(得哉字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