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蔡襄《群玉殿賜宴》:
治道承炎歷,皇基亙萬年。
深仁涵海岳,至德著坤乾。
文物歸元首,臣鄰必巨賢。
蓼蕭思及下,奕葉力追先。
昕色方群進,臚音忽四傳。
衣冠紛雜遝,臺殿郁蟺蜎。
寶字崇三圣,瑤圖祕九天。
榮河祥氣徹,昭漢曉光旋。
磊砢珠璣在,崢嶸歲月遷。
家聲終卓越,上意益恭虔。
書觀開舖首,宸毫落彩牋。
煙云初不定,鸞鳳互相鮮。
拜賜兼金重,珍藏尺璧全。
人人皆自得,事事獨超先。
睿藻敦風教,冥搜出化權。
來從玉山府,遠過柏梁篇。
回馭臨高館,推恩錫廣筵。
迷{1*1}魂游帝所,休應動星躔。
申命嚴樽俎,新章被管弦。
千齡叨際會,曠古絕寅緣。
大施難論報,精誠第祝延。
唯應歌盛美,樂石可磨鐫。
注釋參考
千齡
(1).猶千年、千歲。極言時間久長?!稌x書·禮志上》:“方今天地更始,萬物權輿,蕩近世之流弊,創(chuàng)千齡之英范?!?唐 張九齡 《奉和圣制登封禮畢洛城酺宴》詩:“運與千齡合,歡將萬國同?!?/p>
(2).用作祝壽之語。《天雨花》第二十回:“當時同到書房去,千齡壽麵用完成。”
際會
(1).聚首;聚會?!抖Y記·大傳》:“異姓主名,治際會?!?鄭玄 注:“際會,昏禮交接之會也?!?孔穎達 疏:“際會,所以主此母婦之名,正昬姻交接會合之事?!?孫希旦 集解:“際會,謂於吉兇之事相交際而會合也…… 鄭氏 專以昏禮言,非是。蓋同姓族屬漸眾,懼其離,有宗以統(tǒng)之,則不至於離。異姓男女相聚,懼其亂,有名以別之,則不至於亂?!?/p>
(2).引申為配合呼應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章句》:“其控引情理,送迎際會,譬舞容回環(huán),而有綴兆之位。” 周振甫 注:“際會,遇合,猶配合?!?/p>
(3).機遇;時機。《漢書·王莽傳上》:“ 安漢公 莽 輔政三世,比遭際會,安光 漢 室,遂同殊風,至于制作,與 周公 異世同符?!薄杜f唐書·馬懷素傳論》:“ 馬懷素 、 禇無量 好古嗜學,博識多聞,遇好文之君,隆師資之禮,儒者之榮,可謂際會矣?!?姜可生 《將之南田夢非》詩:“人生際會有如此,山川寂寥按劍起?!?艾青 《向太陽》詩:“這時候,我對我所看見,所聽見,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寬懷與熱愛,我甚至想在這光明的際會中死去?!?/p>
(4).縫隙。兩物體相接的中縫?!度龂尽の褐尽の牡奂o》:“棺但漆際會三過,飯含無以珠玉,無施珠襦玉匣,諸愚俗所為也。”
曠古
曠古 (kuànggǔ) 自古所無;空前 from time immemorial 曠古奇聞 曠古絕倫?!侗笔贰ぺw彥深傳》寅緣
(1).沿著某物盤桓或順著某物行進。 唐 白居易 《池上有小舟》詩:“岸曲舟行遲,一曲進一觴。未知幾曲醉,醉入無何鄉(xiāng)。寅緣潭島間,水竹深青蒼?!?唐 劉禹錫 《玄覽亭》詩:“蕭灑青林際,寅緣碧潭隈。”寅,一本作“ 夤 ”。 元 麻革 《游龍山記》:“憇過午,謁主僧 英公 ,相與步西嶺,過 文殊巖 ……徜徉者久之,寅緣入西方丈?!?/p>
(2).指某種可資憑借攀附的關系。 宋 陳鵠 《耆舊續(xù)聞》卷七:“公戲 鄭 曰:‘術者道我貴,吾今已升舍,若登甲科,貴亦不難。謂汝貴時,恐無此理?!?鄭 徐答曰:‘我亦有少寅緣,但不欲言?!υ懼?,乃曰:‘某自喪偶后,有息女甫七歲,無人鞠養(yǎng),將與中貴為養(yǎng)女,聞嘗進入內,性極惠黠,頗得寵遇。恐異時因此進身,未可期?!?清 蔣士銓 《臨川夢·拒弋》:“便是那 張四維 ,倚恃金多,始賄 新鄭 ,再賄 江陵 ,又賄武清伯 李偉 、太監(jiān) 馮保 ,乃得寅緣入相?!?/p>
(3).指水流或波紋等連綿不斷。 唐 李白 《愁陽春賦》:“演漾兮寅緣,窺青苔之生泉?!币槐咀鳌?夤 ”。 唐 白居易 《泛渭賦》:“夜分兮叩舷,天無云兮水無煙。遲遲兮明月,波澹艷兮棹寅緣?!?/p>
蔡襄名句,群玉殿賜宴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