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朝蘇軾《和陶歸去來兮辭》
歸去來兮,吾方南遷安得歸。
臥江海之澒洞,吊鼓角之凄悲。
跡泥蟠而愈深,時(shí)電往而莫追。
懷西南之歸路,夢良是而覺非。
悟此生之何常,猶寒暑之異衣。
豈襲裘而念葛,蓋得觕而喪微。
我歸甚易,匪馳匪奔。
俯仰還家,下車闔門。
藩垣雖缺,堂室故存。
挹吾天醴,注之洼尊。
飲月露以洗心,餐朝霞而眩顏。
混客主而為一,俾婦姑之相安。
知盜竊之何有,乃掊門而折關(guān)。
廓圜鏡以外照,納萬象而中觀。
治廢井以晨汲,滃百泉之夜還。
守靜極以自作,時(shí)爵躍而鯢桓。
歸去來兮,請(qǐng)終老于斯游。
我先人之敝廬,復(fù)舍此而焉求?
均海南與漢北,挈往來而無憂。
畸人告予以一言,非八卦與九疇。
方饑須糧,已濟(jì)無舟。
忽人牛之皆喪,但喬木與高丘。
警六用之無成,自一根之返流。
望故家而求息,曷中道之三休。
已矣乎,吾生有命歸有時(shí),
我初無行亦無留。駕言隨子聽所之,
豈以師南華而廢從安期。謂湯稼之終枯,
遂不溉而不耔。師淵明之雅放,
和百篇之新詩。賦歸來之清引,
我其後身蓋無疑。
注釋參考
襲裘
古代盛禮時(shí),掩上裼衣而不使羔裘見于外,謂之襲裘?!抖Y記·檀弓上》:“ 曾子 襲裘而弔, 子游 裼裘而弔。 曾子 指 子游 而示人曰:‘夫夫也,為習(xí)於禮者,如之何其裼裘而弔也?’主人既小斂,袒括髮。 子游 趨而出,襲裘帶絰而入。 曾子 曰:‘我過矣,我過矣,夫夫是也!’” 孔穎達(dá) 疏:“凡弔喪之禮,主人未變之前,弔者吉服而弔,吉服謂羔裘玄冠緇衣素裳,又袒去上服,以露裼衣,則此裼裘而弔是也。主人既變之后,雖著朝服而加武以絰,又掩其上服,若是朋友,又加帶,則此襲裘帶絰而入是也。”《禮記·喪大記》:“弔者襲裘,加武,帶絰?!?陳澔 集說:“弔者小斂后來,則掩襲裘上之裼衣?!?/p>
蘇軾名句,和陶歸去來兮辭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