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元代楊維楨《方丈室辭》:
東萬山之羅絡(luò)兮,恒赤城之盤紆。
瓊臺方古郁以出沒兮,聚仙佛之所廬。
東海之嵬岸兮,架金梁之凌虛。
裒靈修之播遷兮,來仙伯以導(dǎo)輿。
赤子兮如魚,紛望思兮鼎湖。
嗟山川其如昨兮,眇風(fēng)景其愁予。
望海屋兮渠渠,挽飛飆兮以為車。
上下風(fēng)雨兮出入太初,下視弱水兮黃塵滿區(qū)。
仙耶釋耶?吾不知何誰兮,羌從汝兮歸諸。
注釋參考
瓊臺
亦作“璚臺”。1.相傳為 桀 紂 所建的玉臺。 晉 王嘉 《拾遺記·殷湯》:“ 紂 之昏亂,欲討諸侯,使 飛廉 惡來 誅戮賢良,取其寳器,埋於 瓊臺 之下?!?晉 潘尼 《乘輿箴》:“ 辛 作 璇室 ,而 夏 興 瓊臺 ?!?/p>
(2).玉飾的樓臺,亦泛指華麗的樓臺。 唐 杜甫 《冬到金華山觀因得故拾遺陳公學(xué)堂遺跡》詩:“ 涪 右眾山內(nèi), 金華 紫崔嵬。上有蔚藍(lán)天,垂光抱瓊臺?!?清 朱鶴齡 《游靈巖山賦》:“方 吳 之盛,香徑鋪棻,璚臺對整。”《鏡花緣》第四七回:“遠(yuǎn)遠(yuǎn)望那山峰上面,俱是瓊臺玉洞,金殿瑤池,那派清幽景象,竟是別有洞天。”
(3).山峰名。在 浙江省 天臺縣 天臺山 西北。 晉 孫綽 《游天臺山賦》:“ 雙闕 云聳以夾路, 瓊臺 中天而懸居?!?宋 范仲淹 《送虎丘長老》詩:“暫向 天臺 參眾真, 虎丘 風(fēng)月遠(yuǎn)隨身。 瓊臺 肯便長棲去,無限人間未度人。” 清 戴名世 《游天臺山記》:“如 桃源 為 劉 阮 遇仙處,及 瓊臺 雙闕 ,號為 天臺 第一景者,路東西不相值,遂未獲至?!?/p>
方古
(1).與古代相媲美。《后漢書·光武帝紀(jì)下》:“退功臣而進(jìn)文史,戢弓矢而散牛馬,雖道未方古,斯亦止戈之武焉?!?/p>
(2).與古代相比較?!稌x書·江統(tǒng)傳》:“臣等以為今四海之廣,萬物之富,以今方古,不足為侈也?!?/p>
(3).方正古樸,不隨世俗。《北史·司馬膺之傳》:“﹝ 膺之 ﹞性方古,不會俗舊?!?/p>
出沒
出沒 (chūmò) 顯現(xiàn)或隱沒 appear and disappear;haunt;dip 大鯨悠然出沒于浪濤中 船頭在浪中緩緩出沒仙佛
指道教與佛教。 清 薛福成 《庸盦筆記·江南某生神游兜率天宮》:“竊觀蒼蒼者,實係清虛之氣,而仙佛諸家皆有天宮之説,何也?”
楊維楨名句,方丈室辭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7恐鬼癥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