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袂三嘆息
出自宋代彭龜年《送呂子約赴天臺倅》:
少讀麗澤書,投老未盡識。
譬如涉大海,渺不見其極。
去之若有失,從之了無得。
約兄自西來,為我倒胸臆。
始知公輸巧,要不外繩墨。
從茲往來頻,不辨主與客。
去住寧有定,長恐使南北。
誰題治中輿,別日忽相逼。
欲留留不可。
把袂三嘆息。
送君浙河西,狂濤立如植。
君其穩(wěn)駕浪,我亦理行幅。
注釋參考
把袂
拉住衣袖。表示親昵。 南朝 梁 何遜 《贈江長史別》詩:“餞道出郊坰,把袂臨洲渚?!?唐 劉長卿 《送賈三北游》詩:“把袂相看衣共緇,窮愁只是惜良時?!?清 黃景仁 《哭龔梓樹》詩:“十年舊雨阻 燕 云,把袂俄驚冥契分?!?/p>
三嘆
亦作“ 三嘆 ”。多次感嘆,形容慨嘆之深?!蹲髠鳌ふ压四辍罚骸拔嶙又檬持g三嘆,何也?” 唐 杜甫 《惜別行送劉判官》詩:“九州兵革浩茫茫,三嘆聚散臨重陽?!?太平天囯 洪仁玕 《自述》:“予每讀其史傳及《正氣歌》,未嘗不三嘆流涕也,今予亦祇法 文丞相 已?!?/p>
謂三人隨著歌唱者發(fā)出贊嘆之聲,予以應(yīng)和?!段倪x·陸機(jī)<文賦>》:“雖一唱而三嘆,固既雅而不艷。” 李善 注:“唱,發(fā)歌句者;三嘆,三人從而嘆之。”
彭龜年名句,送呂子約赴天臺倅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