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岳珂《道中思廬山》:
廬山三百里,巨浸壓宮亭。
勢接九江匯,峰連萬古青。
淵源開道術(shù),哤幻雜仙靈。
厚地蟠奇秀,雄標動杳冥。
濃嵐晨歷歷,流水夜泠泠。
雪擁瓊瑤障,花繁錦繡屏。
吾居嘗靜對,親處異空聆。
瀑布手自酌,斜川身所經(jīng)。
龍淵敲短策,鳥道絕危陘。
正派尊涵泳,高山有典型。
揭來三涉徑,知閱幾周星。
白傅松猶在,陶潛菊未零。
堅高思并轍,今古共忘形。
便擬安圭竇,終期老澗坰。
忽嚴大君詔,言駕小侯軿。
一別門垂柳,重雞肉階蓂。
出山羞小草,浮海又流萍。
頗覺登山屐,翻成泛宅舲。
回頭看豹霧,望眼隔鸞汀。
縱抱知還志,何時振倦翎。
注釋參考
正派
正派 (zhèngpài) 作風規(guī)矩、嚴肅;符合道德規(guī)范 virtuous;honest;decent 他被公認是正派的人 宗族的嫡系;正統(tǒng) direct line of descent涵泳
(1).潛游。 南朝 宋 謝靈運 《撰征賦》:“羨輕魵之涵泳,觀翔鷗之落啄?!?/p>
(2).浸潤;沉浸。 唐 韓愈 《禘祫議》:“臣生遭圣明,涵泳恩澤?!?明 宋濂 《送劉永泰還江西序》:“今幸遭逢有道之朝,登崇俊良,凡有血氣者莫不涵泳歌舞于神化之中?!?清 譚嗣同 《<仁學>自序》:“吾自少至壯,遍遭綱倫之厄,涵泳其苦,殆非生人所能任受?!?/p>
(3).深入領(lǐng)會。 宋 羅大經(jīng) 《鶴林玉露》卷十三:“正 淵明 詩意,詩字少意多,尤可涵泳。” 明 王世貞 《藝苑卮言》卷一:“ 西京 以還至六朝及 韓 柳 ,便須銓擇佳者,熟讀涵泳之,令其漸漬汪洋?!?清 王夫之 《夕堂永日緒論外編》二九:“熟繹上下文,涵泳以求其立言之指,則差別畢見矣?!?/p>
高山
(1).高峻的山。亦比喻崇高的德行?!盾髯印駥W》:“故不登高山,不知天之高也?!薄度龂尽の褐尽ざ喷軅鳌贰捌涞萌诵娜绱恕?裴松之 注引 晉 杜篤 《杜氏新書》:“今吾亦冀眾人仰高山,慕景行也。” 宋 秦觀 《呂與叔挽章》之一:“舉舉西州士,來為邦國華。藝文尤爾雅,經(jīng)術(shù)自名家。正有高山仰,俄成逝水嗟?!眳⒁姟?高山景行 ”。
(2).傳說中的山名?!渡胶=?jīng)·西山經(jīng)》:“又西北五十里 高山 ,其上多銀,其下多青碧、雄黃。”
(3).少數(shù)民族名。 清 魏祝亭 《兩粵傜俗記》:“其在西者,種凡三:曰 高山 ,曰 花肚 ,曰 平地 ?!?/p>
典型
典型 (diǎnxíng) 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物 model;type 抓典型 最典型的例子或代表 quintessence 驕傲的典型 指文學藝術(shù)作品中創(chuàng)造出來的既有鮮明的個性又能表現(xiàn)出人的某種社會特征的藝術(shù)形象 model 典型 (diǎnxíng) 充分顯現(xiàn)出其個性特征的 typical 典型的身體損傷岳珂名句,道中思廬山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