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蘇軾《破琴詩(并引)》:
舊說,房琯開元中嘗宰盧氏,與道士邢和璞出游,過夏口村,入廢佛寺,坐古松下。
和璞使人鑿地,得甕中所藏婁師德與永禪師書,笑謂琯曰:“頗憶此耶?”琯因悵然,悟前生之為永師也。
故人柳子玉寶此畫,云是唐本,宋復古所臨者。
元祐六年三月十九日,予自杭州還朝,宿吳淞江,夢長老仲殊挾琴過予,彈之有異聲,就視,琴頗損,而有十三弦。
予方嘆惜不已,殊曰:“雖損,尚可修。
”曰:“奈十三弦何?”殊不答,誦詩云:“度數(shù)形名本偶然,破琴今有十三弦。
此生若遇邢和璞,方信秦箏是響泉。
”予夢中了然識其所謂,既覺而忘之。
明日晝寢復夢,殊來理前語,再誦其詩,方驚覺而殊適至,意其非夢也。
問之殊,蓋不知。
是歲六月,見子玉之子子文京師,求得其畫,乃作詩并書所夢其上。
子玉名瑾,善作詩及行草書。
復古名迪,畫山水草木,蓋妙絕一時。
仲殊本書生,棄家學佛,通脫無所著,皆奇士也。
破琴雖未修,中有琴意足。
誰云十三弦,音節(jié)如佩玉。
新琴空高張,弦聲不附木。
宛然七弦箏,動與世好逐。
陋矣房次律,因循墮流俗。
懸知董庭蘭,不識無弦曲。
注釋參考
書生
書生 (shūshēng) 讀書人 intellectual;pedent;scholar 白面書生 指抄寫的人 copier學佛
(1).學習佛法。謂出家做和尚。 唐 方干 《貽亮上人》詩:“人間學佛知多少,浄盡心花只有師?!?唐 黃滔 《送僧》詩:“纔年七歲便從師,猶説辭家學佛遲?!?五代 徐夤 《山寺寓居》詩:“披緇學佛應無分,鶴氅談空亦不妨。” 宋 李覯 《回明上人詩卷》詩:“學佛有餘力,吟詩過一生。”
(2).指信仰或研究佛教。 唐 鄭愚 《潭州大溈山同慶寺·大圓禪師碑銘序》:“知余學佛,求為讚説?!薄缎挛宕贰るs傳·馬胤孫》:“ 胤孫 既學 韓愈 為文,故多斥浮屠之説,及罷歸,乃反學佛,撰《法喜集》、《佛國記》行於世?!?/p>
通脫
通脫 (tōngtuō) 通達脫俗,不拘小節(jié) unconventional 性通脫,不事儀形?!赌鲜贰と螘P傳》。也作“通侻” [劉]表以 粲貌寢而體弱通侻,不甚重也。——《三國志·王粲傳》無所
(1).沒有地方;沒有處所。 漢 枚乘 《七發(fā)》:“今夫貴人之子,必宮居而閨處,內有保母,外有傅父,欲交無所?!?唐 韓愈 《祭張給事文》:“上不負汝,為此不祥,將死無所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細柳》:“積數(shù)月,乞食無所,憔悴自歸?!?/p>
(2).表示否定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的人或事物。《周禮·考工記·輪人》:“無所取之,取諸圜也?!?鄭玄 注:“非有他也,圜使之然也?!薄逗鬂h書·杜喬傳》:“先是 李固 見廢,內外喪氣,羣臣側足而立,唯 喬 正色無所回橈?!薄锻ǖ洹な池浘拧罚骸?后魏 初至 太和 錢貨無所用也?!?明 陳文燭 《<少室山房筆叢>序》:“大哉 孔子 !博學無所成名?!?瞿秋白 《文藝的自由和文學家的不自由》:“漂亮是美,‘藝術的價值’也是美--抽象的美,無所附麗的美。”
奇士
奇士 (qíshì) 奇異的人 eccentric蘇軾名句,破琴詩(并引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