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元代劉仲尹《鷓鴣天》:
騎鶴峰前第一人。
不應著意怨王孫。
當時艷態(tài)題詩處,好在香痕與淚痕。
調雁柱,引蛾顰。
綠窗弦索合箏。
砌臺歌舞陽春后,明月朱扉幾斷
注釋參考
雁柱
亦作“鴈柱”。1.樂器箏上整齊排列的弦柱。 唐 路德延 《小兒詩》:“簾拂魚鉤動,箏推雁柱偏。” 宋 張先 《生查子·彈箏》詞:“雁柱十三弦,一一春鶯語?!?清 趙翼 《邵松阿落齒更生走筆奉賀》詩:“琴軫方愁雁柱虧,墐泥已塞狗竇缺。”
(2).橋柱。 宋 孟元老 《東京夢華錄·三月一日開金明池瓊林苑》:“又西去數百步,乃 仙橋 ,南北約數百步,橋面三虹,朱漆闌楯,下排鴈柱,中央隆起,謂之‘駱駝虹’,若飛虹之狀?!?清 黃遵憲 《不忍池晚游詩》:“紅板長橋雁柱橫,兩頭路接白沙平。”
劉仲尹名句,鷓鴣天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安全迫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