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蘇軾《次韻道潛留別》:
為聞廬岳多真隱,故就高人斷宿攀。
已喜禪心無別語,尚嫌剃發(fā)有詩斑。
異同更莫疑三語,物我終當(dāng)付八還。
到后與君開北戶,舉頭三十六青山。
注釋參考
異同
異同 (yì-tóng) 相同和不同之處 where two things coincide and where they do not;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分別異同 異議 objection;dissent 不一樣,不一致 different 陟罰臧否,不宜異同。——諸葛亮《出師表》三語
(1). 晉 王衍 向 阮修 問 老 莊 與儒教異同, 修 以“將無同”三字答之,猶言該是相同吧。見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文學(xué)》。后以指應(yīng)對(duì)雋語。 唐 王維 《同崔傅答賢弟》詩:“更聞臺(tái)閣求三語,遙想風(fēng)流第一人。” 宋 蘇軾 《次韻道潛留別》:“異同更莫疑三語,物我終當(dāng)付八還。”參見“ 三語掾 ”。
(2).指 宋 趙鼎 評(píng)論 邵伯溫 的三句話?!端问贰と辶謧鞫ど鄄疁亍罚骸?趙鼎 少從 伯溫 游,及當(dāng)相,乞行追録,始贈(zèng)秘閣修撰,嘗表 伯溫 之墓曰:‘以學(xué)行起 元祐 ,以名節(jié)居 紹圣 ,以言廢於 崇寧 。’世以此三語盡 伯溫 出處云。”
物我
彼此,外物與己身?!读凶印钪臁罚骸熬冀园?,物我兼利,古之道也。” 南朝 梁 江淹 《雜體詩·效張綽<雜述>》:“物我俱忘懷,可以狎鷗鳥?!?明 沉鯨 《雙珠記·月下相逢》:“ 孔 門之樂,不拘物我,相與少敘,料無不可?!?郭沫若 《星空·孤竹君之二子》:“他們是沒有物我的區(qū)分,沒有國族的界別?!?/p>
八還
佛教語。謂八種變化相,各自還其本所因由處。 宋 蘇軾 《次韻道潛留別》:“異同更莫疑三語,物我終當(dāng)付八還?!?宋 范成大 《次韻龔養(yǎng)正送水仙花》:“se{1-1}界香塵付八還,正觀不起況邪觀?!?/p>
蘇軾名句,次韻道潛留別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