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害常因不察,致禍歸于不忍。
出自唐代 來俊臣《羅織經(jīng)·閱人卷第一》:
摘自《羅織經(jīng)·閱人卷第一》
解釋:人們受害常常是因為對人沒有仔細的察驗,人們遭受禍患往往是由于對人心慈手軟。
原文摘要:
人之情多矯,世之俗多偽,豈可信乎?子曰:“巧言、令色、足恭,左丘明恥之,丘亦恥之?!睈u其匿怨而友人也。人者多欲,其性尚私。成事享其功,敗事委其過,且圣人弗能逾者,概人之本然也。多欲則貪,尚私則枉,其罪遂生。民之畏懲,吏之懼禍,或以斂行;但有機變,孰難料也。為害常因不察,致禍歸于不忍。桓公溺臣,身死實哀;夫差存越,終喪其吳。親無過父子,然廣逆恒有;恩莫逾君臣,則莽奸弗絕。是以人心多詐,不可視其表;世事寡情,善者終無功。信人莫若信己,防人毋存幸念。此道不修,夫庸為智者乎?
注釋參考
為害
為害 (wéihài) 禍害;形成災害 do harm 這個浪蕩公子哥兒,在當?shù)貫楹艽?人人痛恨常因
一定的因緣。 晉 支遁 《詠利城山居》:“茍不宴出處,託好有常因?!?/p>
不察
不察知;不了解?!冻o·離騷》:“荃不察余之中情兮,反信讒而齌怒。” 南朝 梁 沉約 《齊故安陸昭王碑》:“明無不察,容光之微必照?!?魯迅 《書信集·至楊霽云》:“輯印起來,可知也未始不可以作后來者的借鑒。但讀者不察,往往以為這些是個人的事情。”
歸于
歸于 (guīyú) 屬于(多指抽象事物) belong to 榮譽歸于集體 以…為結(jié)果 result in 風停了,咆哮的大海也漸漸歸于平靜不忍
(1).不忍心,感情上覺得過不去?!斗Y梁傳·桓公元年》:“先君不以其道終,則子弟不忍即位也?!薄妒酚洝ろ椨鸨炯o》:“吾騎此馬五歲,所當無敵,嘗一日行千里,不忍殺之?!?/p>
(2).不忍耐;不忍受?!墩撜Z·衛(wèi)靈公》:“巧言亂德,小不忍則亂大謀?!?晉 干寶 《搜神記》卷十二:“ 阮士瑀 傷於虺,不忍其痛,數(shù)嗅其瘡?!?宋 蘇軾 《休兵久矣而國用日困策》:“不忍藥石之苦、針砭之傷,一旦流而入於骨髓,則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藥石,而傷之不止於針砭也。”
(3).不收斂。《楚辭·離騷》:“ 澆 身被服強圉兮,縱欲而不忍?!?漢 朱浮 《為幽州牧與彭寵書》:“高論 堯 、 舜 之道,不忍 桀 、 紂 之性,生為世笑,死為愚鬼,不亦哀乎?”
(4).不能忍受;不愿意?!睹献印るx婁下》:“我不忍以夫子之道,反害夫子。”《史記·亷頗藺相如列傳》:“ 相如 素賤人,吾羞,不忍為之下。”《三國志平話》卷上:“﹝妻子﹞到於庵門,見學究疾病,不忍見之,用手掩口鼻,斜身與學究飯吃?!?/p>
(5).舍不得。 清 李漁 《閑情偶寄·詞曲》:“予初閲時,不忍釋卷?!?清 趙翼 《甌北詩話·白香山詩》:“﹝ 香山 詩﹞古體則令人心賞意愜,得一篇輒愛一篇,幾於不忍釋手。” 郭小川 《木瓜樹的風波》詩:“此刻呀,他還不忍和同志們告別?!?/p>
來俊臣名句,羅織經(jīng)·閱人卷第一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