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楊時《容照巖》:
清時投跡在嵌崟,一穴晴光破晚陰。
刺草未容忘魏闕,故應(yīng)長有子牟心。
注釋參考
刺草
除草。《荀子·富國》:“刺草殖穀,多糞肥田,是農(nóng)夫眾庶之事也。” 梁啟雄 釋:“刺草,謂以耜鍤除去草根?!?/p>
魏闕
魏闕 (wèiquè) 宮門上巍然高出的觀樓。其下常懸掛法令,后用作朝廷的代稱 gate of the imperial palace子牟
即 魏公子牟 。 戰(zhàn)國 時人。因封于 中山 ,也叫 中山公子牟 。曾說:“身在江海之上,心居乎 魏 闕之下。”見《呂氏春秋·審為》。后常用作心存朝廷或憂國的典實。 唐 陳子昂 《群公集畢氏林亭》詩:“ 子 牟戀 魏 闕,漁父愛滄江?!?唐 李咸用 《遣興》詩:“ 子牟 魂欲斷,何日是昇平?!?唐 武元衡 《甫構(gòu)西亭偶題》詩:“信矣 子牟 戀,歸歟 尼父 吟?!?/p>
楊時名句,容照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