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蘇轍《和子瞻讀道藏》:
道書世多有,吾讀老與莊。
老莊已云多,何況其駢傍。
所讀嗟甚少,所得半已強。
有言至無言,既得旋自忘。
譬如飲醇酒,已醉安用漿。
昔者惠子死,莊子哭自傷。
微言不復知,言之使誰聽。
哭已輒復笑,不如斂此藏。
脂牛雜肥羜,烹熟有不嘗。
安得西飛鴻,送弟以與兄。
注釋參考
有言
(1).有名言,有善言。《論語·憲問》:“有德者必有言,有言者不必有德?!薄睹献印るx婁上》:“自暴者,不可與有言也;自棄者,不可與有為也?!?楊伯峻 注:“有言,意為有善言?!?/p>
(2).泛指有話。如:有言在先。
至無
極虛無。 晉 裴頠 《崇有論》:“夫至無者,無以能生。” 前蜀 杜光庭 《白可球明真齋贊老君詞》:“伏聞道本至無,化分妙有,功包覆燾,恩普幽明?!?/p>
蘇轍名句,和子瞻讀道藏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