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嘆入荊扉,跏趺學僧定
出自宋代陸游《雨晴步至山亭欲遂游東村不果》:
村陋垣屋頹,歲晚風雨橫。
泥涂絕還往,餐粥養(yǎng)衰病。
藥囊雜書卷,白發(fā)滿清鏡。
一榻臥兼旬,不踐墻下徑。
烏鵲忽報晴,霜重節(jié)侯正。
厭供凍硯愁,頗動蠟屐興。
山楹快遠眺,松吹愜幽聽。
地瘦藥苗稀,葉脫木枝勁。
東村未為遠,腳力不濟勝。
三嘆入荊扉,跏趺學僧定。
注釋參考
三嘆
亦作“ 三嘆 ”。多次感嘆,形容慨嘆之深。《左傳·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吾子置食之間三嘆,何也?” 唐 杜甫 《惜別行送劉判官》詩:“九州兵革浩茫茫,三嘆聚散臨重陽?!?太平天囯 洪仁玕 《自述》:“予每讀其史傳及《正氣歌》,未嘗不三嘆流涕也,今予亦祇法 文丞相 已?!?/p>
謂三人隨著歌唱者發(fā)出贊嘆之聲,予以應和。《文選·陸機<文賦>》:“雖一唱而三嘆,固既雅而不艷?!?李善 注:“唱,發(fā)歌句者;三嘆,三人從而嘆之?!?/p>
荊扉
柴門。 晉 陶潛 《歸園田居》詩之二:“白日掩荊扉,對酒絶塵想?!?北周 庾信 《枯樹賦》:“沉淪窮巷,蕪沒荊扉?!?唐 岑參 《西掖省即事》詩:“官拙自悲頭白盡,不如巖下偃荊扉?!?宋 陸游 《野興》詩:“從今謝人事,終日掩荊扉?!?清 黃景仁 《步從云溪歸偶作》詩:“太息歸荊扉,燈火慘不紅。”
跏趺
“結跏趺坐”的略稱。1.佛教中修禪者的坐法:兩zu{1|1}交叉置于左右股上,稱“全跏坐”?;騿我宰笞阊涸谟夜缮?,或單以右足押在左股上,叫“半跏坐”。據佛經說,跏趺可以減少妄念,集中思想?!稛o量壽經》卷上:“哀受施草敷佛樹下跏趺而坐,奮大光明使魔知之?!?宋 張世南 《游宦紀聞》卷四:“小師之趨東室也,急欲化去,跏趺不盡一腳。”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續(xù)黃粱》:“豁然而寤,見老僧猶跏趺座上?!?/p>
(2).泛指靜坐,端坐。 宋 蘇軾 《又次韻二守同訪新居》之一:“也知卜筑非真宅,聊欲跏趺看此心?!?宋 陸游 《別王伯高》詩:“香奩贈別非無意,共約跏趺看此心?!?/p>
學僧
謂有學識的僧侶。 明 高啟 《贈朱山人》詩:“學僧持浄律,避客録奇方?!?/p>
陸游名句,雨晴步至山亭欲遂游東村不果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