箭在弦上,不得不發(fā)
出自明代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·第三十二回》:
摘自《三國演義·第三十二回》
解釋:箭已搭在弦上,不得不發(fā)射。比喻自己雖然是執(zhí)行者,卻是被人指使,身不由己不得不做罷了。
原文摘要:
北跪,引頸就刃。后人有詩嘆曰:“河北多名士,誰如審正南:命因昏主喪,心與古人參。忠直言無隱,廉能志不貪。臨亡猶北面,降者盡羞慚?!睂徟浼人?,操憐其忠義,命葬于城北。眾將請曹操入城。操方欲起行,只見刀斧手擁一人至,操視之,乃陳琳也。操謂之曰:“汝前為本初作檄,但罪狀孤可也;何乃辱及祖父耶?”琳答曰:“箭在弦上,不得不發(fā)耳?!弊笥覄癫贇⒅徊賾z其才,乃赦之,命為從事。卻說操長子曹丕,字子桓,時年十八歲。丕初生時,有云氣一片,其色青紫,圓如車蓋,覆于其室,終日不散。有望氣者,密謂操曰:“此天子氣也。令嗣貴不可言!”丕八歲能屬文,有逸才,博古通今,善騎射,好擊劍。時操破冀州,丕隨父在軍中,先領隨身軍,徑投袁紹家,下馬拔
注釋參考
箭在弦上
語出《太平御覽》卷五九七引 北齊 魏收 《魏書》:“ 陳琳 作檄,草成。呈 太祖 ( 曹操 )。 太祖 先苦頭風,是日疾發(fā),臥讀 琳 所作,翕然而起,曰:‘此愈我疾病。’ 太祖 平 鄴 ,謂 陳琳 曰:‘君昔為 本初 ( 袁紹 )作檄書,但罪孤而已,何乃上及父祖乎?’ 琳 謝曰:‘矢在弦上,不得不發(fā)?!?太祖 愛其才,不咎?!薄度龂萘x》第三二回作“箭在弦上”。后用來比喻事情到了不得不做或話不得不說的時刻。 柔石 《二月》二四:“﹝ 陶慕侃 :﹞‘……老兄,求你不要去?!?蕭澗秋 冷冷地說一句:‘箭在弦上?!?鄒韜奮 《患難馀生記》第二章:“中央和西南似乎箭在弦上的內(nèi)戰(zhàn)危機得以消除了。國共內(nèi)戰(zhàn)亦得以結束了,全國團結御侮的局面由是建立了起來。”
成語解釋箭已搭在弦上。比喻為形勢所迫,不得不采取某種行動。箭在弦上出處三國·魏·陳琳《為袁紹檄豫州》注引《魏志》:“矢在弦上,不可不發(fā)?!笔褂美湮矣X得以文字結怨于小人,是不值得的。至于我,其實乃是箭在弦上。不得不
不得不 (bùdé bù) 作為義務或必要做的 have to;have no choicebut to;cannot but 他們不得不去參加一次葬禮 必須 have got 要取得學位,你就不得不通過一定的考試羅貫中名句,三國演義·第三十二回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