應(yīng)吹夏口檣竿折,定蹙湓城浪花咽
出自唐代皎然《江上風(fēng)》:
江風(fēng)西復(fù)東,飄暴忽何窮。
初生虛無際,稍起蕩漾中。
應(yīng)吹夏口檣竿折,定蹙湓城浪花咽。
今朝莫怪沙岸明,昨夜聲狂卷成雪。
注釋參考
夏口
夏口 (Xiàkǒu) 古地名,位于漢水下游入長江處,由于漢水自沔陽以下古稱夏水,故名。夏口在江北,三國吳置夏口督屯于江南,北筑城于武漢市黃鵠山上,與夏口隔江相對 Xiakou檣竿
船桅桿。 唐 劉禹錫 《淮陰行》:“好日起檣竿,烏飛驚五兩?!?宋 陸游 《入蜀記》卷五:“倒檣竿,立艣牀。蓋上峽惟用艣及百丈,不復(fù)張帆矣?!?/p>
浪花
(1) [spray;spindrift]∶波浪互相沖擊或拍擊在別的東西上激起的水點(diǎn)和泡沫
(2) [specific episode of sb.'s life;specific phenomenon]∶比喻生活中的特殊片段或現(xiàn)象
(3) [expense freely]∶隨意亂花
詳細(xì)解釋(1).亦作“ 浪華 ”。波浪互相沖擊或拍擊在別的東西上激起的水點(diǎn)和泡沫。《藝文類聚》卷九二引 南朝 梁元帝 《鴛鴦賦》:“朝浮兮浪華,夜集兮江沙。” 唐 李白 《姑熟十詠·天門山》:“岸映松色寒,石分浪花碎。” 宋 陸游 《雨中獨(dú)坐》詩:“ 馬目山 頭雨腳昏, 龍津橋 下浪花翻?!?魯迅 《野草·死火》:“當(dāng)我幼小的時候,本就愛看快艦激起的浪花,洪爐噴出的烈焰?!?/p>
(2).不結(jié)果實的花。也叫狂花。 北魏 賈思勰 《齊民要術(shù)·種瓜》:“無歧而花者,皆是浪花,終無瓜矣。”
(3).任意花費(fèi)。 明 沉榜 《宛署雜記·宣諭》:“九月,説與百姓每:收割畢日,毋要浪花,守度?!?/p>
皎然名句,江上風(fēng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