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暮亦何愁,金貂在鹢舟
出自唐代許渾《江西鄭常侍赴鎮(zhèn)之日有寄,因酬和》:
來暮亦何愁,金貂在鹢舟。
旆隨寒浪動(dòng),帆帶夕陽收。
布令滕王閣,裁詩郢客樓。
即應(yīng)歸鳳沼,中外贊天休。
注釋參考
來暮
《后漢書·廉范傳》:“ 成都 民物豐盛,邑宇逼側(cè),舊制禁民夜作,以防火災(zāi),而更相隱蔽,燒者日屬。 范 乃毀削先令,但嚴(yán)使儲水而已。百姓為便,乃歌之曰:‘ 廉叔度 ,來何暮?不禁火,民安作。平生無襦今五袴?!?叔度 , 廉范 字。后遂以“來暮”為稱頌地方官德政之辭。 唐 王勃 《上絳州上官司馬書》:“藩維克振,既參來暮之歌;邦國不空,自有康沂之相?!?宋 柳永 《永遇樂》詞:“擁朱旛,喜色歡聲,處處競歌來暮。” 何啟 胡禮垣 《曾論書復(fù)》:“《卿云》之歌,金天之頌,來暮之嘆,去思之碑,無當(dāng)亦無謂也?!?/p>
亦何
何其;多么。 晉 葛洪 《神仙傳·陰長生》:“況仙人亦何急急,令聞達(dá)朝闕之徒,知其所云為哉!” 唐 杜甫 《鹿頭山》詩:“斯人亦何幸,公鎮(zhèn)踰歲月?!?清 方文 《宋遺民詠·趙子固孟堅(jiān)》:“嗟彼承旨者,失身亦何愚!”
金貂
(1).皇帝左右侍臣的冠飾。 漢 始,侍中、中常侍之冠,于武冠上加黃金璫,附蟬為文,貂尾為飾,謂之趙惠文冠。《漢書·谷永傳》:“戴金貂之飾,執(zhí)常伯之職者皆使學(xué)先王之道?!?晉 潘岳 《秋興賦》:“登春臺之熙熙兮,珥金貂之烱烱?!?/p>
(2).借稱侍從貴臣?!段倪x·江淹<雜體詩·效王粲“懷德”>》:“賢主降嘉賞,金貂服玄纓。” 李善 注:“時(shí) 粲 為侍中,故云金貂?!?明 高明 《琵琶記·牛氏規(guī)奴》:“畫堂內(nèi)持觴勸酒,走動(dòng)的是紫綬金貂?!?清 姚鼐 《送子穎之淮南》詩:“歸來風(fēng)月淡襟袍,勢去金貂非等倫?!?/p>
鹢舟
船頭畫有鹢鳥圖像的船;亦泛指船?!稌x書·張協(xié)傳》:“乘鷁舟兮為水嬉,臨芳洲兮拔靈芝。” 唐 李商隱 《南潭上宴集以疾后至因而抒情》詩:“鷁舟縈遠(yuǎn)岸,魚鑰啟重關(guān)?!?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偕計(jì)》:“況因 麟 紱 兩兒觀光上國,故此鷁舟千里,衝浪 長江 。”
許渾名句,江西鄭常侍赴鎮(zhèn)之日有寄,因酬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