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胡仲弓《上元觀燈》:
月掛墻頭楊柳枝,繁燈爛漫玉琉璃。
綺羅盡學(xué)宮妝樣,歌舞休傳外國詞。
滿路競(jìng)看花灼灼,故京誰念黍離離。
他年同侍傳柑宴,記取樓前擲果時(shí)。
注釋參考
看花
唐 時(shí)舉進(jìn)士及第者有在 長(zhǎng)安 城中看花的風(fēng)俗。 唐 劉禹錫 《元和十一年自郎州召至京戲贈(zèng)看花諸君子》詩:“紫陌紅塵拂面來,無人不道看花回?!?宋 錢易 《南部新書》甲:“ 施肩吾 與 趙嘏 同年不睦, 嘏 舊失一目,以假珠代其精。故 施 嘲之曰:‘二十九人同及第,五十七隻眼看花。’” 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郊遇》:“愿借酒杯,預(yù)賀看花之喜?!?/p>
灼灼
灼灼 (zhuózhuó) 耀眼,光亮 shining;brilliant 若日出之灼灼?!缎聲? 明白地 clear 灼灼如此黍離
本為《詩·王風(fēng)》中的篇名?!对姟ね躏L(fēng)·黍離序》:“《黍離》,閔 宗周 也。 周 大夫行役,至於 宗周 ,過故宗廟宮室,盡為禾黍,閔 周 室之顛覆,徬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。”后遂用作感慨亡國之詞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情詩》:“游子嘆《黍離》,處者歌《式微》?!?北魏 楊衒之 《<洛陽伽藍(lán)記>序》:“麥秀之感,非獨(dú) 殷 墟;黍離之悲,信哉 周 室?!?宋 柴望 《多景樓》詩:“昔日最多風(fēng)景處,今人偏動(dòng)黍離愁。” 明 張煌言 《舟次瑯琦謁錢希聲相公殯宮》詩之一:“赤手曾扶板蕩運(yùn),黃腸猶帶黍離愁?!?/p>
胡仲弓名句,上元觀燈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