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王維《送李員外賢郎》
少年何處去,負(fù)米上銅梁。借問阿戎父,知為童子郎。
魚箋請(qǐng)?jiān)娰x,橦布作衣裳。薏苡扶衰病,歸來幸可將。
注釋參考
借問
借問 (jièwèn) 敬辭,用于向別人詢問事情;請(qǐng)問 may I ask 借問酒家何處有?阿戎
(1).稱堂弟?!赌淆R書·王思遠(yuǎn)傳》:“﹝ 王晏 ﹞及拜驃騎,集會(huì)子弟,謂 思遠(yuǎn) 兄 思微 曰:‘ 隆昌 之末,阿戎勸吾自裁,若用其語,豈有今日?!?思遠(yuǎn) 遽應(yīng)曰:‘如阿戎所見,今猶未晚也。’”《資治通鑒·齊明帝建武四年》引此文, 胡三省 注曰:“ 晉 宋 間人,多謂從弟為阿戎,至 唐 猶然?!?唐 杜甫 《杜位宅守歲》詩:“守歲阿戎家,椒盤已頌花?!?清 朱彝尊 《己巳二月自古藤書屋移寓槐樹斜街賦詩》之三:“阿戎秋去又春殘,遠(yuǎn)信封題萬里難?!?/p>
(2).指 晉 王戎 。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雅量》:“ 王戎 七歲,嘗與諸小兒游??吹肋吚顦涠嘧诱壑ΑVT兒競走取之,唯 戎 不動(dòng)。人問之,答曰:‘樹在道邊而多子,此必苦李?!≈湃??!?王戎 遂為早慧的典型。后因以“阿戎”稱美他人之子。 唐 王維 《送李員外賢郎》詩:“借問 阿戎 父,知為童子郎?!?唐 李端 《送單少府赴扶風(fēng)》詩:“叨陪丈人行,常恐 阿戎 欺?!?/p>
童子郎
漢 魏 時(shí)授予通曉儒經(jīng)的年幼者的稱號(hào)。《后漢書·左雄傳》:“ 汝南 謝廉 、 河 南 趙建 年始十二,各能通經(jīng), 雄 并奏拜童子郎?!薄逗鬂h書·臧洪傳》:“ 洪 年十五,以父功拜童子郎,知名太學(xué)。” 李賢 注:“ 漢 法,孝廉試經(jīng)者為郎。 洪 以年幼才俊,故拜童子郎也?!薄度龂尽の褐尽に抉R朗傳》:“﹝ 朗 ﹞十二試經(jīng),為童子郎。”
王維名句,送李員外賢郎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7我家貓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