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于鵠《古詞三首》:
素絲帶金地,窗間掬飛塵。
偷得鳳凰釵,門前乞行人。
新長青絲發(fā),啞啞言語黠。
隨人敲銅鏡,街頭救明月。
東家新長兒,與妾同時生。
并長兩心熟,到大相呼名。
注釋參考
鳳凰釵
一種貴重的金釵。釵頭上飾以鳳凰形。語本 晉 王嘉 《拾遺記·晉時事》:“﹝ 石崇 ﹞使 翔風(fēng) 調(diào)玉以付工人,為倒龍之珮,縈金為鳳冠之釵,言刻玉為倒龍之勢,鑄金釵象鳳皇之冠。” 唐 于濆 《古宴曲》:“十戶手胼胝,鳳凰釵一隻?!?南唐 李建勛 《春詞》詩:“折得玫瑰花一朵,憑君簪向鳳凰釵?!?宋 樂史 《綠珠傳》:“刻玉為倒龍珮,縈金為鳳凰釵?!?/p>
行人
行人 (xíngrén) 步行的人。古指出行的人;出征的人;又作使者的通稱 pedestrian 會其行人發(fā)露,瓚亦梟夷,故使鋒芒錯縮,厥圖不果。——《三國演義》 行人駐足聽。——《玉臺新詠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 行人弓箭各在腰。——唐· 杜甫《兵車行》 過者問行人 行人但云點行頻于鵠名句,古詞三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